严控,再严控!北京年用水量五年减了五亿立方米
    2006-12-04    本报记者:孙晓胜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天津市一座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近年来,华北平原地区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矛盾,逐步向节水型社会迈进。本报记者 李俊义 摄

    来自北京市水务局的消息表明,2005年北京市总用水量为34.5亿立方米,与2000年总用水量40.6亿立方米相比,5年中平均每年节水1亿立方米。
    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短缺已经开始逐步成为制约北京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向现代化大城市目标迈进的同时,北京不得不时时面对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资料表明,北京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各国首都中排名百位之后。20世纪70年代以后,缺水更是成为北京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目前,北京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近几年每年缺水均在4亿立方米左右。据《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总报告》预测,2010年北京市需水量将达到53.95亿立方米,缺水12.62亿立方米。
    北京市新发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中指出,2006年至2007年将是北京市水资源最为紧缺的时期,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每年净增人口不宜突破20万人。
    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表示,适应北京城市现代化发展和解决缺水矛盾的需要,北京建立了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对农村污水、垃圾等进行整治,建立了统一调水管理机制。制订了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的扶持政策。
    据专家预测,2010年以后,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状况将得到根本缓解,初步形成以密云、官厅水库为核心的地表水供水系统、地下水供水系统、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和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的多水源供水保障体系,实现自来水厂及用水大户双水源或多水源供水。
    “水是北京城市的命脉,应对水资源风险的同时,也在寻求解决问题的长远之道。”牛有成说,北京提高水忧患意识,特别加大了再生水利用量,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北京既利用行政手段控制用水,又利用经济手段遏制用水需求,综合水价有所提高。
    据北京市水务局官员介绍,为缓解北京市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北京市政府采取了各项强化节水措施和先进技术,并培养市民的节水意识,使工业、农业、城市公共节水工作和居民节水工作都有了改进。
    据了解,2005年,北京市修订了10个主要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和农业用水定额,首次对城区1700个机关、宾馆、医院、大专院校、写字楼定额核定用水指标,并进行考核。同时,北京市自1997年开始建设节水型小区,到2005年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77%。
    2005年,北京市农业再生水利用量显著提高,年农业再生水总用量达1.2亿立方米,有效地减少了清水用量。北京市还加强了对特殊行业用水的管理。全市12家滑雪场滑雪期内总用水量维持在64万立方米左右,同时北京市146个洗车站(点)也开始使用再生水。
    采取区域协调,是北京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又一举措。10月11日,北京市与河北省签署了酝酿已久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成为该备忘录的重点,两地围绕节水、治污和奥运供水进行合作。
    根据《备忘录》,2005年至2009年5年内,北京市安排水资源环境治理合作资金1亿元,用以支持密云、官厅两水库上游张家口和承德地区治理水环境污染、发展节水产业。河北省则需有效使用水资源治理资金,确保项目进度和成效。备忘录对2006年的项目实施目标做出指标要求,首批2000万支持的7个项目将实现节水1950万立方米,增加出境水量1300万立方米。这是北京首次就水资源合作对河北给予资金支持。
    《备忘录》还提出两地开展“稻改旱”项目两期合作。2008年前实施第一期,河北省在密云水库上游实施“稻改旱”10.3万亩,北京市按照每亩450元的标准给予农民“收益”损失补偿。2008年后的第二期适时启动官厅水库上游8万亩“稻改旱”工程。
    另据了解,从10月13日起,来自山西省、河北省8座水库的4600万立方米水将注入密云和官厅水库。同时,北京白河堡、遥桥峪水库也将向密云水库输水,以确保首都的供水安全。10月15日起,山西省册田、东榆林水库,河北省壶流河、友谊、水沟口、太平庄、响水堡水库也将陆续开闸,分别流经桑干河、洋河,将3000万立方米水送入官厅水库。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