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与节水:天津的永恒话题
    2006-12-04    本报记者:孙洪磊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天津津南区的一块水稻田。津南区是著名水稻品种小站稻的主产区,正常年份该区种植水稻4万多亩,但今年已经减少到2000亩左右。水利部门说,水稻面积大幅减少,一半是因为缺水,一半是因为节水。本报记者 李俊义 摄

    家住天津市南开区来福里小区的王大爷,住在一间老房子里,安装多年的马桶很费水,但要改造成新型节水马桶比较麻烦,于是他就在水箱内放了一块砖头减少冲水量。这是天津市民节约用水的一个小镜头。
    天津是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城市之一,多年来,天津致力于建设节水型社会,鼓励市民使用节水型器具,市民节约用水的意识不断提高,节水正在渗透到人们的点滴生活中。
    据介绍,天津位于资源型缺水的海河流域下游,历史上曾经水量丰沛,但近几十年来上游来水越来越少,目前,天津市人均水资源量只有370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6,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海河流域持续干旱少雨,导致天津市水资源日益短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天津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弥补水资源不足,天津市近年来不断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现象严重。从2000年开始,天津被迫4次实施引黄,黄河水沿途损耗严重。
    随着天津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用水量明显增大,所占城市总用水量比重也明显提高。改造和更换老居民区用水器具为节水型器具,提高城市生活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全社会科学用水、文明用水和节约用水,有效保证城市生活用水需求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天津市水利局局长王宏江介绍说,为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政府建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网站”,公布了创建节水型社会热线电话,实施重要水情公示与通报、重大水事决策听证等制度,在群众中广泛开展节水宣传。 
    天津市还实施旧居民生活小区用水器具改造工程,对已建成的居民小区家庭的卫生洁具和水龙头进行节水型器具改造,目前已在全市推广建设14个节水居民小区,改造工程让10万多户居民从中受益,年节水量近20万吨,节水型器具普及率达到55%。到2010年,天津市节水器具普及率拟达到75%。
    天津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处长闫学军说,广大居民是用水大户,仅靠宣传教育提高他们日常生活的节水意识是不够的,政府部门必须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推广节水型器具等措施,真正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 
    为此,天津市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节水措施:2003年,天津市节水办推出《天津市建设节水型居民生活小区标准》,明确规定居民小区必须合理配置水资源,实行分质、分类多种水源供水;每年由市节水办向用水单位下达用水计划,将节水责任分解到每个用水的企事业单位;注重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调整水价及采取累进加价、差别水价,将用水户的经济利益与节约用水联系起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天津在工农业等主要用水产业和经济结构上进行了大力调整,例如鼓励发展低耗水、高附加值的电子信息等产业,限制并淘汰高耗水产业,农业也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目前,节水型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1%。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