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企业家互递名片 蒙古国商机正待开掘
    2006-11-29    本报记者:张莫    来源:经济参考报
    偌大的宴会大厅内,矿产、能源、旅游、电信等各行业的桌签分门别类地放在各个桌子上,桌前坐满了众多面对面进行洽谈的中国和蒙古国企业家。“我们在蒙古已经开展了多项业务,希望有机会能和您的公司进行合作。”一位女士向坐在她对面的蒙古国企业老板递上自己的名片。
    这是记者日前在“中国——蒙古商务论坛”上看到的情景。此次中蒙商务论坛正值蒙古国总理恩赫包勒德访华之际,当众多中国企业把目光投在欧美市场之时,蒙古国蕴藏的商机也开始引起不少中国企业家的重视。
    “食品产业在蒙古很有市场,我们在那边已经有了一家合作伙伴,这次来这个商务论坛就是为了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在一家食品公司工作的张先生告诉记者。
    与张先生有着同样观点的还有从事汽车零配件行业的任先生。“我的很多同行朋友都开展了对蒙的汽车零配件出口业务,他们都说那边的市场潜力特别大,我们公司以前都是通过第三方来做贸易,这次想来看看有没有直接合作的可能。”
    通讯行业在蒙古国更是有着突出的发展潜力。中兴通讯驻蒙古国首席代表赵渝佳告诉记者,中兴在那边的业务发展很快,“去年我们赢利了160万美元,今年我们又赢利了3000万美元,蒙古75%的通讯业务都是我们做的。蒙古的通讯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所以机会很多,西门子、阿尔卡特等西方大公司在那儿都有业务,我们中国也应该有更多企业到蒙古开展业务。”
    宽松的政策环境也使得蒙古国对外来投资者具有特别的吸引力。作为世贸组织成员,蒙古国执行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对外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征收5%的进口税,并不设有任何进口配额限制。蒙古国总理恩赫包勒德在论坛上表示:“蒙古国政府全面支持外国投资,奉行完全平等支持内外投资的政策。”“没有外国投资和私有经济参与,无法设想蒙古国经济的发展。”
    蒙古国奥运尼文都拉集团的奥德普热布先生告诉记者,蒙古对前来投资的外国矿业企业实行前三年100%免税、之后三年50%免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中蒙之间在矿业方面有着互补优势,应该在这方面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
    自2003年中蒙建立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以来,中蒙经贸合作迅速发展,2005年中蒙贸易额达到8.6亿美元。中国已连续七年保持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并连续八年是蒙古国最大投资国。
    但是信息交流和语言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蒙合作发展,任先生就表示,由于缺乏翻译人才,很多合作不能顺利开展。不过,蒙古国蒙中商会副会长布仁陶克陶克特说:“语言不是大问题,现在蒙中边界附近有很多既会说蒙语又会讲中文的人,这些年中蒙经贸发展越来越快,相信未来也会越来越好。”蒙古国家工商会主席登贝尔也表示:“中国和蒙古商会应该加强联系,中蒙经济合作发展潜力很大。”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