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属性强弱决定国际铜价涨跌
明年或维持高位但需防范大幅回调风险
    2009-12-16    作者:本报记者 肖莹莹/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以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铜为代表的国际铜价在2008年12月24日创下近4年最低点——每吨2817.5美元后,持续走高,并在今年8月3日突破6000美元,随后在6000美元至6500美元之间宽幅震荡,11月中旬开始迅速拉升,12月2日更是达到7120美元。统计显示,国际铜价自2008年12月下旬以来的涨幅已达150%。然而,与铜价今年以来的飙升并不一致的是,该种商品的供需基本平衡且库存居高不下。
  英国商品研究机构CRU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预计2009年精炼铜全球需求为1620.5万吨,全球供给为1726.5万吨,延续2008年供需基本平衡且略有盈余的趋势。国际铜业研究组织日前表示,全球精炼铜市场2009年产出过剩料达37万吨。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三大交易所铜库存居高不下。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基本面不是铜价涨跌的主要影响因素,金融属性才是其上涨的动力。从绝对价格来看,当前国际精炼铜的成本价在2000美元以下,远远低于当前近7000美元的价格。
  国际铜价的金融属性体现在,国际铜价与美元强弱具有紧密的联系。每一次美元的大幅走强必然带来国际铜价的大幅下挫,而每一次美元的大幅走弱也必然带来国际铜价的大幅上涨。当然,二者之间由于铜的供求关系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时间差,但总体趋势是一致的。国金证券有色行业研究员王冠苏表示,按照年初以来的每日数据计算,美元和铜价的相关系数高达-0.9。
  由于汇率的关系,为此次国际铜价大幅上涨买单最多的是中国。因为我国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但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相对稳定,2009年前11个月波动幅度在5%以内,远不及美元的贬值幅度。更由于我国是精炼铜的净进口国,2009年前10个月我国平均每月进口精炼铜27.5万吨(而且多是现货交易,价格远高于长期合同价),相当于全球精炼铜年产量的15.9%左右,数量相当大。此次美元贬值导致国际铜价上涨,至少令我国为此多付出数十亿美元的代价,成为上涨买单最多的国家。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供求基本面变化不大、大量资金关注因素等使得铜价仍有望蓄势上冲。展望2010年,以伦敦金属交易所三个月期铜为代表的国际铜价可能会依然维持在历史高位,并有向上冲击2008年7月形成的历史高点每吨8940美元的可能,但不会轻易形成有效突破,从而可能形成以7500美元为中心上下1500美元的宽幅高位震荡格局。分析人士指出,在此过程中,需要谨防因铜价金融属性削弱而导致的大幅回调风险。
  相关稿件
· 机构预测:2009年下半年国际铜价有望反弹 2009-02-17
· 智利地震影响铜矿生产 国际铜价闻声上扬 2007-11-16
· [国际大宗商品一周]国际铜价继续走低 2007-11-12
· 国际铜价承受下跌压力 智利铜公司不打算减产 2007-01-09
· 智利预测国际铜价明年略降 200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