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刻非常手段
主要经济体应对危机扫描
    2009-11-05    作者:本报记者 王云 肖莹莹/综合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民众聚集华尔街关注金融危机一周年。9月14日,在美国纽约华尔街的联邦大厅外,一名抗议者手举“华尔街首先应该进行改革”的标语。新华社记者  刘欣  摄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为抵御危机的冲击,不仅纷纷推出了降息和注资等货币政策,还纷纷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各种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救市目的、救市手段、救市力度和救市效果都不尽相同。另外,这是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以各方也认识到,全球性的协调救援、退出等行动至关重要。

    美国:用非常规措施为经济“止血”

    自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无论是从力度还是广度来说,都堪称上世纪经济“大萧条”时期以来最大规模的政府救市行动。总体而言,这些措施的内容和形式都不拘一格。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美国最显著的特点是大银行、大投资机构等纷纷亏损破产倒闭。
    为更好地促进市场流动性,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先是创立了短期贷款拍卖机制,使商业银行获得了一个从中央银行获得短期贷款的新途径;不久又创立国债招标拍卖机制,使投资公司可以从美联储获得以往只有商业银行才能获得的紧急融资;后来还设立新机制,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购买商业票据,以改善短期债券市场流动性状况。据悉,美联储通过非常规渠道向金融市场注资1.75万亿美元。
    美联储去年还动用其在1929年股市大崩盘之后获得的特别授权,提供850亿美元贷款,帮助美国国际集团摆脱倒闭厄运。作为交换,政府获得了美国国际集团79.9%的股权。美国部分机构国有化也动摇了多年来被美国奉为圭臬的自由市场理念。
    今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根据该计划,资金总额中约35%将用于减税,约65%用于投资。但该计划最大的败笔也许是夹杂了带有强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购买美国货”条款。
    正是在美国政府和美联储采取的一系列非常救市举措的作用下,美国经济开始摆脱“自由落体式”下滑,逐步得到改善。美国商务部10月29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计算增长了3.5%,为连续4个季度下滑后的首次增长。分析人士指出,这一“久违的”增长预示着美国经济可能已告别“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开始步入复苏阶段。
    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娜·罗默认为,在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中,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居功至伟,它给当季美国经济增幅贡献了3至4个百分点。

    欧盟:提供担保搭救“落水”企业

    随着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到欧洲,欧洲各国纷纷忙于救市,但其各自为战的做法收效不大。为加强欧洲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的协调,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于2008年10月12日主持召开了欧元区历史上的首次峰会,经磋商通过了一份行动计划。这项计划的核心措施有两项,首先,欧元区国家政府将在2009年年底前为银行新发行的中期债务提供担保,其次,欧元区国家政府将以购买优先股的方式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注资。
    几天之后召开的欧盟峰会发表声明称,欧盟27国原则上采纳了欧元区的行动计划,从而将统一战线从欧元区扩大至整个欧盟。
    众多欧洲国家根据这份行动计划纷纷出台了大规模救助方案并获欧盟委员会的批准。欧盟委员会2008年10月14日发表声明宣布,已批准英国政府提出的总额高达5000亿英镑的大规模救助方案。其中,2500亿英镑用于为银行间贷款活动提供担保,500亿英镑用于购买主要金融机构的优先股。此外,英国政府还计划为银行机构提供2000亿英镑的短期贷款。
    不久欧盟委员会又批准了德国政府5000亿欧元的金融救助计划。根据该计划,德国政府将为德国银行间贷款提供总额为4000亿欧元的担保。此外,法国政府宣布成立一家由政府担保的融资公司,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向陷入信贷紧缩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政府担保总额约为2650亿欧元。荷兰政府为金融机构发售融资债券提供总额达2000亿欧元的担保。意大利政府宣布为银行发债融资提供担保,并且没有设定上限。芬兰政府宣布为银行发债融资提供总额达500亿欧元的担保。
    欧盟展开的一系列金融救助和经济刺激行动有力地阻止了经济陷入长期大衰退,欧元区及欧盟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欧盟委员会10月29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反映经济信心的欧元区经济敏感指数10月份有所回升,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七个月回升,从而显示欧元区经济继续好转。据有关预计,欧元区及欧盟经济今年第三季度将环比出现正增长。
    但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个人消费仍然低迷、工业生产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经济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日本:连番注资稳定金融体系

    随着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日本经济陷入深度衰退。日本采取的一个重要反危机措施便是向金融系统大规模直接注资。自次贷危机爆发后,日本央行便不断向银行系统注资以避免出现流动性短缺。例如,从2008年9月16日开始至10月14日,日本央行连续19个工作日向短期金融市场注资,以稳定国内金融市场。
    为摆脱危机对日本的不利影响,日本政府还先后4次出台经济刺激计划。日本政府2008年8月29日出台了一项总额达11.7万亿日元的大规模综合经济对策,同年10月30日公布了总额达26.9万亿日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同年12月12日宣布了一项总额约23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日本政府今年4月10日又宣布了日本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总额为56.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方案。
    在各种救市措施的综合刺激下,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在发达国家中率先恢复增长。日本内阁府9月11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影响,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环比增长0.6%,按年率计算增长2.3%。
    日本新上台的民主党政府要实现在竞选纲领中提出的由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目标,首先要破解财源不足的难题。

    全球共识:国际协调应对危机

    鉴于此次危机带来的挑战空前严峻,各方认识到,必须全球携手,共同应对。一些主要经济体加强了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上的配合,多次掀起联合注资和降息行动,相继出台了金额庞大的财政刺激方案。
    为了应对信贷紧缩和稳定金融市场,美联储2008年3月11日宣布将通过拍卖美国国债为金融机构提供2000亿美元资金。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瑞士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当天也分别宣布向金融系统注入美元资金,金额至少为250亿美元。另外,美联储还不断扩大与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等之间的货币互换规模,以改善金融市场的信贷状况。
    作为前所未有的举动,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以及加拿大、瑞士和瑞典等国的央行2008年10月8日联合大幅降息0.5个百分点。
    世界各国协同国际组织在危机爆发后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包括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东盟+中日韩(10+3)特别财长会议、欧盟特别峰会等,专门探讨如何在金融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推动全球协同合作,避免重蹈覆辙。
    但尤为引人注意的是,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史无前例地聚首华盛顿,从而拉开了全球携手抗击金融危机的序幕。在过去一年内二十国集团已经举行了三次金融峰会,并在携手应对危机、推进国际金融改革、时机成熟时退出经济刺激计划等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

  相关稿件
· 出口主导型经济体纷纷走出低谷 2009-10-27
· “主要经济体论坛”为气候变化大会预热 2009-10-19
· 何建雄:IMF为何误判形势施压新兴经济体 2009-09-14
· 抗危机 新兴经济体走上前台 2009-09-14
· 美国让位瑞士成最具竞争力经济体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