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华丽外衣下的贸易保护主义
    2009-09-25    作者:本报记者 王云 肖莹莹    来源:经济参考报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三次峰会于24日在美国匹兹堡开幕,在峰会前夕,许多成员国都抛出了自己的主张,美国总统奥巴马则提出把全球经济再平衡问题纳入匹兹堡峰会议程。
  分析人士提醒,眼下全球经济复苏刚刚起步,要警惕“经济再平衡”华丽外衣下掩盖的贸易保护,更不可使其成为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最新借口。

  美力推全球经济再平衡

  美国总统奥巴马20日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说:“我们不能回到那个时期,即中国、德国或其他国家把一切卖给我们,我们背负一打信用卡和房屋净值贷款,却没卖给他们任何东西。”他表示,确保世界经济更平衡正是匹兹堡峰会的部分内容。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美国希望达成一份“可持续及平衡增长的框架协议”,其内容包括协调经济政策,以求实现世界经济的较快增长,同时不造成资产泡沫和不可持续的资金流动——这两种现象都是导致本轮全球危机的诱因。
  路透社获得的草案文本显示,美国希望G20其它成员国接受一项“共同评估”程序,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负责监督,以确保“G20成员国推行的政策,在整体上符合全球经济可持续及平衡增长的轨迹”。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这一由美国提出的框架包括的具体措施可能涉及:美国增加储蓄并减少预算赤字、中国降低对出口的依赖,以及欧洲进行结构性改革以提振企业投资等。

  新框架有人反对有人“帮腔”

  巴西反对上述提议。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说:“就目前版本而言,这个提议模糊不清,我们不赞成。”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虽然德国等一些国家表示,他们不会同意任何有约束力的改变经济政策的承诺文件,但已有更多G20成员国接受了美国的提议。
  据报道,英国官员认为,该框架协议将发挥作用,因为它将得到G20层面的政治支持。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表示支持该提议。他说,世界经济增长不能再仅仅依赖于“举债过度的”美国消费者了。
  香港《明报》报道说,美国的建议得到了IMF和世界银行的支持。IMF总裁卡恩日前说:“我们需要再平衡增长,以及短期内增加新兴市场消费以支撑足够的增长。”

  警惕贸易保护主义

  次贷危机爆发后,西方有一种理论认为,全球经济失衡是引发危机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出口型经济体对美国保持大量贸易顺差,这部分顺差再回流到美国金融市场,从而助推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有分析人士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消散,危机源头的美国却煽起贸易保护主义阴风,美国抛出的“全球经济实现再平衡”只是一个幌子,其实质是在延续贸易保护主义的思路。试图以峰会为契机,向中国等出口经济体施压,以牺牲别国的经济增长,换取美国经济复苏和美元稳定。
  广东商学院副教授潘成夫曾撰文指出,毋庸讳言,经济失衡的确是经济危机的一个原因,也确实需要好好解决。但是,现实情况更有可能是,美欧可能会以此为借口推卸酿成金融危机的责任,拒绝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作出妥协和让步。因此,对于以治理全球经济失衡为名,变相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的可能性,要保持一定的警惕,坚决反对这种尝试。
  据独立监测机构“全球贸易警报”不久前发表的一份报告,自去年11月二十国集团华盛顿金融峰会以来,仅集团成员就实施了121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另有134项在酝酿过程中,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关税、补贴出口、限制移民及其他特别救济措施等。根据报告,全球90%的商品贸易不同程度地受到保护主义的限制,而中国则成为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明棋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调节不平衡的责任主要在逆差国家,如果逆差国不调整,光指望顺差国来调整,效果是达不到的。具体而言,美国和英国等长期逆差的国家,如果不积极调整,改变国内的储蓄、投资和消费结构的话,要达到全球平衡是困难的。

  中国需加快转型

  商务部研究院美大部研究部主任李伟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框架着眼于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与贸易保护主义无关。中国也早已意识到依赖出口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局限性,中国已转向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只不过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吴庆撰文指出,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本来就是不可持续的,现在因为美国经济的战略转型而变得更短。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是一个渐进过程,双方都需要时间。美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调整会更快。因此中国经济需要加快调整,才不会跌入被动局面。

  相关稿件
· “触雷”贸易保护 只为夕阳产业 2009-09-22
· 反贸易保护主义应成匹兹堡峰会重要议题 2009-09-22
· 警惕美国经济“再平衡”理论下的贸易保护 2009-09-22
· 美专家:贸易保护主义难解经济问题 2009-09-18
· 各界反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200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