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府”帮美国经济避免了大萧条重演
    2009-08-21    董昕/译    来源:经济参考报

    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刊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一篇文章,题为《避开最糟的情况》,文章认为,(美国)最终似乎不会出现第二次大萧条了。是什么拯救了美国?答案:主要是大政府。
    文章说,需要澄清的是: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实际上比几乎所有人不久之前想象的都更糟糕。自从开始衰退以来,美国已经有670万人失业。如果把不断增长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需求都算上,美国大概有900万左右的岗位缺口。
    就业市场的形势依然没有扭转———上个月统计数据显示失业率略有下降,但估计那只是数据上的偶然。其实并非一切都已好转,目前值得庆贺的仅仅是出现了形势恶化速度放缓的迹象。尽管如此,最近一连串经济报告指出,经济已经从悬崖边缘后退了几步。几个月前,落入深渊的可能性还如此切实。从某种程度上,2008年底的金融恐慌不亚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银行业恐慌,重要经济指标———国际贸易、全球工业生产、甚至股票价格———下滑速度也与1929年和1930年相同甚至更快。
    在20世纪30年代,形势一路恶化。而这次,衰退似乎在一年的动荡后逐渐平息。
    那么,是什么让美国避免大萧条再次重演?答案几乎肯定与政府角色的巨大差别有关。
    文章认为,政府在危机中的作用很可能最重要的不是在于它做了什么,而是在于它没做什么:与私营部门不同,联邦政府没有在收入下降时削减开支。(州政府或地方政府另当别论。)尽管税收大幅降低,社会保障支出却源源不断;医疗保险依然为病人买单;从法官到护林员到士兵,联邦政府雇员的薪水也未减少。
    这一切都有助于支持困难的经济,以上世纪30年代没有采取的方式。当时的联邦政府开支占GDP比例比现在小得多。的确,这意味着财政赤字,在常规时期它是一件坏事,但目前其实是件好事。
    除了这种“自动”稳定的效果,政府还介入拯救金融部门。你可以说———我也这么认为———对金融企业的援救可以并且应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纳税人付出太多,得到太少。然而,也许人们对这些救市行动感到不满甚至愤怒,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没有这些行动问题会严重得多。
    关键在于,与上世纪30年代不同,这次在银行系统大规模崩溃之时,政府没有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这是美国躲过第二次大萧条的另一个原因。
    最后可能也是最不重要的一点———但绝非微不足道———就是政府推动经济的谨慎措施。一开始我就指出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即奥巴马的刺激计划规模太小。
    然而,合理的估计显示,如果没有这一计划,美国的失业人口比现在要多100万左右———这一数字还会与日俱增;刺激计划在阻止经济迅速下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政府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罗纳德·里根错了:有时私营部门是问题,政府是解决方案。
    文章说,现在政府由不憎恨政府的人领导,难道不让人高兴吗?
    我们不知道麦凯恩—佩林政府的经济政策会是如何。但我们知道反对党共和党一直在说什么,他们相当于在要求政府别再阻碍可能的大萧条发生。
    我不只是指反对刺激方案。共和党领袖们还希望去除自动稳定因素。今年3月,众议院少数党领袖约翰·博纳宣称,由于普通家庭经济困难,“政府到了该勒紧腰带的时候了”。幸好没人理会他的建议。
    我依然担心经济。我害怕失业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可能将居高不下。但我们似乎已经避免了最糟糕的情况:不可能再有巨大灾难发生了。由懂得其价值的人领导的大政府,正是原因所在。()
 

  相关稿件
· 美国经济如何走出低水平复苏? 2009-08-11
· 美国经济似乎已度过最危险时期 2009-08-04
· 美国经济将走出何种姿态 2009-08-04
· 美国经济前景仍扑朔迷离 2009-07-17
· 美国经济复苏缓慢而痛苦 2009-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