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金融峰会走笔]4月2日注定是漫长的一天
    2009-04-03    本报记者:田帆    来源:经济参考报

  1日,在英国伦敦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会场,中国记者在进行报道演练。新华社记者:曾毅 摄

  4月1日,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的前一天。数千名示威者涌入了金融城,抗议“贪婪的银行家们”引发了这场席卷全球、影响千家万户的金融危机。尽管英国首相布朗事先警告说不会容忍任何暴力活动,混战还是发生了。砸破苏格兰皇家银行玻璃窗的示威者和头破血流的警察的镜头反复在电视上出现。示威者扬言,2日将继续进行规模更大的抗议活动。伦敦证券交易所已宣布2日暂停交易。
  与此同时,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也陆续抵达伦敦。但会议东道主布朗希望营造的团结气氛已被法国总统萨科齐的“退场威胁”破坏。萨科齐日前公开表示,如果伦敦金融峰会不能满足法方强化金融监管的要求,他将拒绝签署会议公报并退场抗议。分析人士说,萨科齐日前出乎意料的讲话,意味着各方围绕此次峰会的“明争暗斗”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伦敦金融峰会的会期仅一天。然而,不管是对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还是对街头的示威者,都将注定是漫长的一天。
  据英国方面介绍,这次峰会主要将讨论四大议题。由于与会国的利益和诉求并不相同,每个议题都不轻松。在推动经济复苏方面,美国、英国和日本希望各国政府出台更多的经济刺激方案,以增加全球需求;而德国和法国主张先看看此前出台的刺激方案的效果,同时担心政府债台高筑将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拒绝继续“掏钱”。
  在稳定金融市场、增强金融监管方面,法国和德国主张大幅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对冲基金等的监管力度,打击“避税天堂”。而美国和英国虽然原则上同意加强金融监管,但在谁来监管、如何监管等问题上与法德两国存在意见分歧,美英还强调政府应出面清理银行的不良资产,恢复市场的流动性。
  在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方面,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加强自身在国际金融机构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而美欧等国,特别是欧洲国家,一方面希望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筹集资金以应对金融危机,另一方面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在出资份额和投票权等方面作出让步。
  即便在似乎最没有分歧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方面,与会各方也是各怀心事。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虽然二十国集团在去年的华盛顿峰会上承诺坚持自由贸易,但多数成员却在随后的几个月里采取了诸多带有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措施。
  也许正是考虑到二十国集团内部意见分歧难以协调,许多分析人士对伦敦金融峰会的成果并不看好。英国《金融时报》1日发表其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夫题为《二十国集团为何无力拯救世界经济》的文章,声称各国“对于这场危机的根本原因以及摆脱危机的最佳途径都不存在共识”。
  不过,布朗首相却对峰会取得成功充满期待。他1日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联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我认为我们会很快就制订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复苏和改革方案达成一致。”奥巴马也表现出了同样的乐观情绪:“我们不会在每个问题上保持一致,但我绝对相信会议能就采取具体措施应对危机达成广泛共识。”
  布朗首相1日晚在唐宁街10号(首相府)同其他与会领导人共进工作晚餐。也许,对他们而言,漫长的一天就此开始了。

  [伦敦金融峰会花絮]萨科齐工作晚宴姗姗来迟

  新闻不断的法国总统萨科齐1日在伦敦又制造了一个新闻。在英国首相布朗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举行的工作晚宴上,这位来英国之前曾扬言可能在峰会期间“中途离场”的法国总统,在众目睽睽下姗姗来迟,导致宴会比原计划推迟了近半个小时。
  对萨科齐的迟到,法国方面解释说,这是总统先生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公务所致。但有不少英国人则抱怨他多少有些失礼,甚至认为萨科齐此举是在“制造新闻,借此表明自己对峰会的意见”。
  布朗对萨科齐迟到处理得很巧妙。他诙谐地说:“萨科齐总统赶上了宴会的头道菜,相信他整晚都会与大家在一起。”
  事实上,萨科齐也确实坚持吃到了晚宴最后一道菜——甜点。(本报驻伦敦记者:马建国)

  相关稿件
· 胡锦涛出席G20金融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09-04-03
· 时间夹缝中的G20 2009-04-02
· G20峰会做最坏准备 尽最大努力 2009-04-02
· G20峰会的使命与中国诉求 2009-04-02
· G20: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 2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