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加剧 东欧或成新一轮金融风暴策源地
    2009-02-25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尚军    来源:经济参考报
  银行涉险、外资抽逃、出口锐减、货币贬值……种种迹象表明,金融危机新一轮“风暴”正在东欧地区酝酿。东欧经济之痛与其发展过度依赖外资和出口以及背负过高外债不无关系。
  在欧盟东扩之初,东欧国家一度步入经济发展快车道,成为欧洲的新兴经济体,吸引着西欧银行等投资者纷至沓来,掀起了一股东欧“淘金潮”。2007年,东欧地区取代亚洲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新兴市场,当年全球投资于新兴市场的7800亿美元中有3650亿美元流向了东欧,其中大部分购买了银行债券等金融产品。
  但在金融危机袭来后,西欧国家纷纷将对东欧地区的投资撤回,导致东欧外资抽逃现象严重,从而引发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当年外资的涌入促成了东欧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今外资的抽离则加剧了东欧经济下行风险,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除了严重依赖外资,过度依靠出口也成为东欧经济的软肋。由于外部需求,尤其是来自西欧的需求急剧萎缩,支撑东欧经济增长的出口受到沉重打击。
  东欧国家积累的高额外债更为眼下的危机埋下了祸根。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时,这些国家大多实行着高利率,本国企业和个人因而选择更优惠的欧元和瑞士法郎等外币借款,形成了大量外债。据估计,去年所有东欧国家的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都超出50%,远高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
  外汇储备不多但贸易逆差规模庞大是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另一隐患。据统计,东欧国家贸易逆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重从2000年的2%升至2007年的9%,一些波罗的海国家更是高达18.5%。
  由于外资抽逃和经济前景堪忧,东欧国家主要货币纷纷大幅贬值。自去年夏天以来,波兰兹罗提兑欧元汇率下跌1/3,匈牙利福林兑欧元汇率下跌23%,捷克克朗兑欧元汇率下跌约17%。这让东欧国家陷入了更加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为了避免外资出逃,缓解贬值压力,政府需要抬高本币利率;但另一方面,要考虑通过降息来刺激本国经济。
  东欧国家货币贬值还导致外币借款成本大幅上升,这意味着贷款违约风险加大。正因为如此,有分析人士形容说,东欧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欧洲的“次贷”发源地。
  全球著名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氏投资服务公司日前警告说,由于经济持续下行,加上宏观经济方面存在脆弱性,目前东欧银行体系面临的运营环境日益严峻,风险正在加剧。
  由于西欧银行当年在东欧投下重金,拥有巨额债权,因此东欧金融体系一旦陷入危机,势必会波及西欧。一些分析人士因而担心,东欧可能会成为金融危机第二波的“风暴”中心,而欧洲将会为此付出惨重代价。
  相关稿件
· 经济危机下的东欧新巨变 2009-02-24
· 穆迪:欧洲银行业又遭遇东欧冲击 2009-02-23
· 东欧危机扩散 欧元跌至2个月低点 2009-02-18
· 东欧国家“渴望”天然气[图] 2009-02-02
· 通货膨胀不断上升 东欧国家面临严重考验 200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