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欧盟在华企业看好未来发展前景
    2007-11-23    本报记者:文婧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欧盟商会22日发布的《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07》表明,大多数在华运营的欧盟企业保持着良好的业绩并对未来发展抱有较高的期望,但是这些企业已经开始感受到人才短缺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带来的压力。
  该调查由中国欧盟商会和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共同完成,代表了在华运营的200多家大型以及中小欧盟企业的观点。
  调查表明,69%的被调查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里增加在华投资,且有2/3的被调查公司表示不会考虑投资于亚洲其他地方。
  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企业的眼中,中国的低成本优势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已不再是吸引欧盟企业来华投资的主要原因,中国具有潜力的产品和服务市场才是他们来华经营的真正目的所在。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表示,欧盟企业对其在华业务普遍持有信心,这一信心来源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内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调查证实,这些公司对于在华投资研发中心普遍抱有积极意愿,其中58%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在中国销售产品的开发成本,或使产品满足中国消费者要求并更符合中国标准。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欧盟公司将销售和服务的网点从一线城市延伸到二线城市。“已经有很多欧盟企业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进行了投资。经济增长神话不仅发生在上海、浙江这样的地方,例如内蒙古去年的经济增长率就达到了18%。”伍德克说。
  尽管欧盟企业对中国市场普遍看好,但是在华亏损的公司比例也呈现上升趋势。调查认为,这一方面由于“两税合一”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另一方面,亏损增长主要来源于市场不断增强的竞争压力。
  伍德克说,今年只有61%的欧盟公司能够盈利,不过,82%的亏损公司预计能在三年内实现盈利。他分析认为,这主要由于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许多中国本土企业已经有实力在产品和服务上与欧盟企业同台竞争。此外,欧盟企业的亏损也与其初始生产性投资无法短期内回收成本的特性有关,因此大多数企业预计未来几年内将实现盈利。
  对于在中国面临的激烈竞争,伍德克还透露了一个有趣的数据:37%的欧盟公司认为其经营在中国加入WTO后受到了中国同行日趋强大的“挤压”,34%的公司甚至感到了压力很大,而这些公司主要是在消费品领域。这说明中国市场的国际化进程锻炼了这些中国同行,使欧盟在华企业必须直面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
  调查还显示,吸引和保留优秀员工成为这些欧盟在华企业的重大难题。大多数被调查公司预期由于优秀人才的供需不平衡,人力成本将在未来两三年内不断提高。高层管理人才的本土化虽然没有预期进展的那么快,但是大多数公司仍将致力于此项计划。
  伍德克表示,22日发布的调查是为了配合下周举行的中欧领导人会晤,旨在为双方会谈提供有用的数据。
  相关稿件
· 海尔R410a家庭中央空调热销欧盟 2007-11-22
· 欧盟改革计划将23个行业确定为"攻坚"目标 2007-11-22
· 欧盟委员会公布改革计划 深化单一市场建设 2007-11-22
· 欧盟拟向中国挥起“双反”大棒? 2007-11-21
· 东盟迈向“欧盟式”经济共同体 200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