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适度推进汇改的必要性正在增加
    2010-04-06        来源:证券日报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3日宣布,美国政府推迟公布原定于4月15日发布的主要贸易对象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情况报告。将中国界定为所谓的“汇率操纵国”的闹剧也告一段落。但人民币汇率的改革问题并没有结束。
  金融常识告诉我们,决定和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通货膨胀。
  众所周知,今年国内CPI涨幅设定在3%左右。这个目标是在综合考虑了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等因素后制定出来的。
  尽管如此,2月份CPI同比上涨2.7%的现实让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了相当的难度。
  国内商品的价格我们可以通过种种方法加以控制,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则需要借助相应的政策比如汇率进行疏导。
  这种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而形成的通胀或通胀预期,就是业界所称的输入型通胀。它受汇率影响较大。
  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世界经济总体在复苏,需求会扩大,价格拉升,充裕的流动性进入大宗商品领域而炒高相关的产品价格,进而中国的输入型通胀风险增加。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称现在关注的重点就是输入型通胀。他表示,面对目前的价格上涨,其实3%的CPI目标其实有点难,但是会尽力的做到。
  姚景源认为,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今年上涨的概率比较大。由于中国对它们的依赖程度较高,所以输入型通货膨胀的风险是存在的。
  3月份PMI为55.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的经营状况继续向好,不过,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让通胀压力正在迅速累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减弱,国际原油、金属、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从低位反弹,国内面临的输入型通胀风险呈上升态势。
  海关总署公布的2月份出口总值945.23亿美元,同比增加45.7%,进口总值869.1亿美元,同比增加44.7%,均超出了业界的预期。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称,现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才刚刚开始。随着中国出口日益强劲,升值压力会越来越大。
  央行研究局国际金融处研究员梁猛近日称,货币的价值与该国经济基本面有很大的关联,在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压力远大于加息压力。
  野村证券董事总经理苏博文称,如果商品价格上涨所驱动的通货膨胀出现,本币升值其实也是另一种解决之道。虽然汇率上涨可能令出口行业竞争力受损,但进口价格会变得更加低廉,降低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人民币汇率机制适时适度调整不仅是短期抵御通胀、应对国际压力之举,也会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起到积极作用。
  所以,人民币汇改肯定是会继续进行下去的,同时也可能给中国抑制房地产泡沫、通胀等现实问题以另一选择方式。

  相关稿件
· 汇改:既要防滞后也要防激进 2008-07-23
· 汇改三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累计超过21% 2008-07-22
· 汇改对经济结构调整效果渐显现 2008-06-19
· [汇市•2008-05-07]人民币汇率逼近汇改以来高点 2008-05-08
· 人民币汇率创新高 汇改以来累计升值4.78% 200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