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布的减薪
    2010-02-26    作者:陈宁远    来源:东方早报

    2月24日中移动“被”眼球了一把。当天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说中移动将“被”减薪——幅度还很大,要降50%,时间也很长,要延续5年;但到了下午,《北京晚报》就援引北京移动的新闻发言人出来澄清的话,说他们不知道有这回事情。
  而吃晚饭时,情况就全部清楚了。《经济观察网》的消息说,实际能掌握中移动发多少薪水的国资委,表态这次减薪的传闻实属为“被”。全体普通百姓“被”了N年之后,国资委及其长子也有了一“被”。但中移动 “被”减薪,问题的要害在哪里?大有可斟酌之处。
  当然媒体罗列 “被” 的理由,在普通视角里有些煽动力,也很像国资委的一贯要求。第一份报道中移动“被”减薪,言之凿凿地说,国资委期望这些央企“降本增效”,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虽然“降本增效”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本降不降、怎么降,有时候很专业,外面人搞不清楚;即使业内,也未必能解释得头头是道。举例说来,中移动的那些网络电信的设备,及系统运行的成本,写上几万字,搞上几百页的数据,也许都说不清楚,想被眼球看热,想说它“降本增效”了,那是很难的。
  但说到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工资,就可以是很热闹的话题。这次垄断央企被降薪了,做出了少拿钱的姿态。尽管这是“被”出来的,但天下期望国资委及其长子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期望,何其厚也!
  不过这种心态并不恰当。这倒不仅是雷锋不好当,就是中移动当了雷锋,工资这回事也难办。尤其是在新形势下,社会到底要采取什么样的原则,来建立薪酬体系,远非只一家想做好事的活雷锋——中移动,可以解决的。即使中移动这次如大家所愿,在欢天笑语中达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也不意味着中国有了一个好的先例,可以此为模范,安抚天下得太平,就有了薪酬体系公允。
  因为人力资源价格的合理形成,和国资委命令下学习雷锋似的少拿钱,是完全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当然拿工资多劳多得和讲究奉献学雷锋,相互之间也许可以良性互动和道德影响,但无法相互取代。雷锋精神的光芒,并不在工资问题上,比要求合理的人力资源价格,更有助社会进步。
  其实薪酬问题看似平凡,但却是个大大的经济问题,是社会分配和经济发展关系最直接的体现。从亚当-斯密到马克思,现代经济学基础的这些奠定人,无一不把工资水平的合理与否看作经济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标志之一。
  这个标志在中国当下受到的挑战,还不是诸多观点的不同,更不是工资水平已经高企,成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力成本瓶颈。所谓的“降本增效”,以降低职工工资为主,在中国尤其荒唐,因为中国人力资源平均价格从来没有高过。即便是饱受争议的央企,它的普通员工的平均薪水,也无法在世界范围内相比。
  为什么中移动会“被”传媒宣传出“被”减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人力资源价格,从来不是在一个合理的市场交易制度下进行的。可以说我们现存的薪酬体系,是一个割裂的分配体系,它不仅使得大部分依靠就业的普通人,不能以合适的工资分享到祖国的经济成长;也造成部分在经济建设中大施拳脚的精英,得不到应有的奖励,更人为造成不同性质的企业和不同人群完全按照不同的分配原则进行差距悬殊的分配。
   这个后果是严重的,因为这造成中国人始终在世界上被认为是最便宜的劳动力,而且据说这是全球一体化中,最合适我们的分工定位。要言之,全球视野里只要拿薪酬作为人力资源价格来体现人的劳动和创造的价值时,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善良、勇敢和富有创造性就不在了,而只有和劳动密集一词相关的劳动力便宜。
  这次中移动“被”降薪假如成真,国资委及其长子企业中移动,很容易博得眼球和叫好。但最值得担心的是一个雷锋还没有站起来,要求大家都做雷锋的舆论就已形成。而最终的结果是,雷锋从来没人做,而该体现人力资源的工资,永远是低到泥地里的水平。怎么也爬不起来。

(作者系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相关稿件
· 英电信巨头寻求减薪换长假 2009-07-06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不裁员减薪行吗? 2009-06-19
· 香港高官减薪背后的经济政策取向 2009-06-18
· 香港问责官员自愿减薪5.38% 2009-06-17
· 日本钢铁巨头开始减薪休假 200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