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信息传闻混乱 更加剧股市波动
    2010-01-27    作者:余丰慧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进入新的一年,信贷市场信息可谓混乱不堪。本月第一周说是信贷增长达到了6000亿元,引起银监会的高度关注;结果第二周又增加5000亿元,两周达到了1.1万亿,市场传闻银监会已经全面叫停金融机构放贷,但后来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先生又出来予以否认了。
  这不,26日又有报道称,到第三周贷款又增加3000亿元,使得进入新的一年前三周贷款增加达到了1.45万亿,距离去年同期水平(1.62万亿),仅一步之遥。照此下去,1月份新增贷款肯定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假如按照1.8万亿预计,依照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先生透露的2010年新增贷款计划为7.5万亿,那么,1月份新增贷款将占全年计划的24%。这里必须明白的是,去年1月份新增的1.62万亿贷款是在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是在中国经济处在最低谷阶段,是为了全力以赴保增长。而今年1月份的天量贷款是在资产价格过热、泡沫泛起,是在通胀预期抬头情况下发放的。这无异于给过热的资产价格和已有苗头的通胀火上浇油。
  看来,无论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均衡放贷,还是银监会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以及央行加大央票回笼过剩流动性力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紧商业银行手头过剩流动性,商业银行都没有完全当回事,依旧我行我素加速放贷。银监会和央行采取的措施,也没有任何效果。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把贷款比做老虎,把放贷款比作从笼子里放老虎,这种比喻现在仍然不过时。去年放出的9.59万亿贷款的大老虎,威力正在显现:产能过剩、资产价格膨胀、通胀预期提高,正在威胁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2010年必须汲取2009年天量、大起大落、暴涨暴跌的疯狂放贷教训。
  从报道说的前三周1.45万亿新增贷款看,这个教训没有很好吸取。这里面有传统的早放贷、早收益的原因,有商业银行手头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经营压力逼迫放贷的情况。但是,监管部门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监管部门多是口头警告,实质性措施少,即使出台一些措施,力度过小,效果也不好,对商业银行构不成威慑力。如果前三周真的新增1.45万亿贷款,那是在叫板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是在挑战货币政策。
  2010年我国经济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经济中的各种矛盾将异常尖锐。特别是在经济尚未完全摆脱危机影响、资产价格膨胀和通胀预期增大的矛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将置宏观调控政策于两难选择之境地。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不加控制,1月份放贷可能达到1.8万亿元,那么,可能促使通胀由预期变为现实,可能使得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泡沫加速泛起。
  因此,银监会必须加大对商业银行放贷的检测,特别是要对前三周贷款“突飞猛进”的商业银行要重点监管。央行要根据各行超额储备状况以及前三周放贷情况,加大央票回笼流动性力度,可以考虑再次上调准备金率,特别是对个别商业银行采取差别准备金率制裁措施等。看来,银监会和央行不给商业银行一点 “颜色”看看,是刹不住疯狂放贷之风的。
  同时,信贷又出天量已经触及宏观调控部门的敏感神经,监管部门的一举一动和释放出的任何信息,又触动包括股市等市场的敏锐神经。虚拟经济对预期是非常敏感的。然而,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银监会口头说密切关注,实际上没有任何效果;有报道说银监会叫停信贷,银监会又出来否认。这种混乱的信贷信息,给市场特别是股市带来的影响不小,使得股市波动加剧。近期股市出现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应该是对信贷收紧信息的反应,这再次确定股市是流动性过剩行情的判断。然而,从目前的报道看,1月份前三周新增贷款应该比去年同期的多,股市如果依照这样的信贷走势,是不应该波动的。问题出在监管部门释放的信息与“民间版本”自相矛盾,这给市场造成混乱局面,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的预期。为何投资者更相信“民间版本”?这是值得反思的。
  因此,监管部门在释放信贷市场和调控信息上必须规范,要给市场一个相对稳定的信息和预期。

  相关稿件
· 银监会预警钢铁业信贷风险 2010-01-21
· 银行信贷缓步微调节奏未打乱 2010-01-20
· 刘明康:已控制信贷扩张1月新增信贷仍强劲 2010-01-20
· 专家呼吁建立信贷转让市场 2010-01-15
· 监管部门频出政策 年初信贷监管大戏开演 201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