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三巨头"三合一"未必就有国际竞争力
    2010-01-26    作者:陆志明    来源:东方早报

    国务院参事陈全升1月23日在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主办的“北京大学民营经济新年论坛”上提出: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三大石油应该合并为一个国家石油公司,结束内耗,一致对外。国企重组要放在整个国有经济上,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上,放在全球竞争上考虑问题。(《中国企业家》网站1月24日)

    综合而言,陈参事的谈话涉及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诸多关键领域。重组模式——要放在整个国民经济与全球竞争的角度思考问题;竞争模式——以地域为界,划地而治的模式并不适应与外来企业,如壳牌等海外跨国巨头的竞争;管理模式——将国企股份社会私有化,全球招聘优秀人才运营管理;盈利模式——放弃以往在下游国内与民营经济争利,转战上游海外资源并购领域。
  从横向来看,则关注到国有企业运作中对内与对外两大竞争领域。对内要加强与民间资本的合作,摒弃以往的过度竞争;而在对外要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运营力,加强在与海外跨国企业竞争及海外并购时的议价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关键在于破除垄断,强化适度监管下的市场化竞争力度与企业活力。而目前困扰中石油这样大型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国有垄断地位导致实际竞争压力不足,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管导致民营经济难以舒展,而对内依仗垄断地位的国企在对外业务扩展过程中,离开了政府保护伞,缺乏真正市场化竞争运作经验的缺陷暴露无遗。而在对外扩展不利的现状下,为了巩固其垄断利润来源,应对现有的国有企业愈加严格的利润考核机制,在国内挤压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也成为其必然的无奈选择。
  因而,改革国有企业的核心思路在于培育更多的市场化竞争环境,而非简单的制造资本总量巨头。即便三大石油巨头在资本总量方面与壳牌、BP等跨国企业比肩,但离开了中国国有垄断的保护伞,也同样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国内三大石油巨头近年来海外扩张连遭挫折不能不说与此高度相关。
  事实上,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垄断经济发展史也已证明:即便是像标准石油这样的市场自发形成的垄断企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最终美国国会裁定将其一分为五,以打破垄断重现市场有效竞争的格局。况且就目前中国国内三大石油企业的网点布局来看,壳牌等海外跨国公司未必能在短期内占据经营上风,因而打破画地为牢的竞争束缚,加速三大石油巨头股份社会化与私有化运作,才是培育国有企业真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对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管理,的确,全民所有制企业资本来源于社会公众,而在竞争性领域始终存在与民间资本的直接竞争关系,实质上反映的是公众资本代言人与公众之间的直接角力与资源的重复建设浪费。因而将国有资本转移至上游自然垄断行业与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型行业,是淡化国资与民资直接竞争的重要思路之一。
  此外,加大国有企业的股权转让开放力度,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能够参与投资大型国有企业,分享国有经济成长带来的直接收益。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强化公众与民间资本对国有企业的直接投票管理,也是改善现有的国有企业管理主体不够突出问题的重要尝试。这对于加速中国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营不无裨益。

(作者系金融学博士)

  相关稿件
· 新华社与中国石化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09-12-30
· 中石化和埃克森美孚签署LNG购销协议 2009-12-07
· 三大巨头逐鹿广东四大石化基地 2009-12-02
· 中石化手气比炼油能力强 2009-11-04
· 中石化润滑油吹响拓展海外市场“集结号” 200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