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小众工资遮蔽大众利益
    2009-12-16    作者:李龙    来源:广州日报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太和顾问昨日在广州发布2009年度中国薪酬调研数据,显示2009年度企业薪酬增长为9%,为近3年来最低,但仍高于GDP的增长。
  在一个“被”字盛行的时代,这次恐怕也难逃“被增长”的指责。何况今年企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在如此背景下薪酬还能保持9%的增长,实在与公众的切身感受相差较大。当然,这也可以理解,太和顾问只是选择了千余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这千余家企业又能具有多大的代表性,本身就值得怀疑。
  对于民间的此类调查,大可以当作一个数字游戏,不当一回事。但是倘若有关部门在发布权威数据时,也采取同样的方式,影响就要另当别论了。比如说,每次国家统计局公布职工工资及城乡居民收入时,都会受到质疑,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统计方法存在缺陷,统计范围过窄。以一部分人的工资增幅来代替绝大多数人的工资,这样的平均工资很难代表“全国”,因而也就不具有多大的说服力。对此,人保部专家也坦承,目前我国有近60%的城镇雇员人数不在统计口径里面,如果将年工薪收入普遍较低的私营企业、个体户雇员以及农民工等城镇从业人员纳入其中,职工平均工资将要大幅降低。
  一个虚高的平均工资,满足的只是少数人的特殊需要,刺痛的却是多数人的幸福感,也掩盖了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现实。好在有消息说,国家统计局决定从今年起建立年度私营单位工资统计抽样调查制度,将私营单位纳入统计范围。
  私企工资被纳入统计,多少可让平均工资的可信度高一些。但问题仍然存在,私企工资统计采取的是抽样调查制度,这与太和顾问所谓9%的企业薪酬增幅一样,仍难服众。首先,抽样的都是些什么私企?因为抽取不同的私营企业,得出的结论会大不相同;其次,私企上报的工资是否真实,这也值得存疑。只报一个工资总额,却不区分工资的构成,其真实性就很难保证。
  而且,既然能把私企纳入抽样统计范围,为何就不能再扩大到农民工层次?据人保部介绍,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超过2亿,他们已成为产业工人的一部分,这个庞大群体的工资情况有必要纳入到统计范围中,不能因为他们的工资普遍偏低,就可以忽略不计。更不能因为他们的加入会拉低平均工资数,就有意不去统计。
  之所以对工资统计如此较真,倒并不是出于对数字失真的纠偏,实乃在于类似的工资统计影响着公众的利益。众所周知,养老、失业、工伤、最低工资标准、人身损害司法赔偿等,都与平均工资数据有关。一个虚高的平均工资,不但误导相关的社保、养老金、就业等政策的制订,还会抬高社保、养老金的门槛,意味着那些处在平均工资数据以下的人要按照平均工资标准来缴纳社保、养老金。也就是说,小众的工资,影响的是大众的利益,而且这种少数人平均了大多数人工资的薪酬统计,牺牲的往往是最底层民众的切身利益,换来的是平均工资的虚高,理当尽快改进。
  相关稿件
· 垄断红利不能成工资制定依据 2009-11-06
· 央企工资改革须先明确国企定位 2009-11-06
· [关注]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别成一场"改革秀" 2009-11-06
· [关注]私企纳入工资统计能否终止“被增长” 2009-10-30
· 改变工资统计范围要慎之又慎 200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