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扶小新政能否撬开玻璃门
    2009-08-21    邢理建    来源:上海商报

  本周三晚间,新华社突然刊发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消息,会议颁布了紧急“扶小”的六大新政:(一)完善政策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公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二)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三)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四)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五)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参与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业务。(六)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由于今年1-7月包括每个月度中小企业经营数据一直被权威统计所“遗忘”,在上半年经济数据以及7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后,业界和学界曾相继出现两波对中小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担心和质疑,继而形成呼请政府当机立断“扶小”的舆论压力,其中又以全国工商联的“挤出效应、融资困难、税负过重”最为直接。综合各种“非官方资讯”,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及经营现状可能还要大于社会舆论的悲观估计。因而,国务院紧急颁行六大新政,除去“扶小”实乃燃眉之急的因素,还有正面回应舆论呼请的含意。
  “扶小”何以如此迫切——年底全国在册中小企业共980万户,在册个体工商户2900万户,两项合计占全国工商注册企业总数99%。正是这个常常不大被人看上眼的“99%”,在去年为国家贡献了六成GDP、为政府贡献了一半工商税收、为社会提供了七成半就业岗位。可现状之难堪是,1-7月财政资金、企业发债筹资、巨量商业信贷三项合计近10万亿元,大多数投向了“公铁基”和房地产业,甚至培育出一群对拯救经济无益的“新地王”,而最需输血的中小企业,信贷却停留于口惠而实不至状态。尽管1-7月的数据表明全年GDP增幅“保八”已无大碍,但不及其余而仅从中小企业经营数据连续7个月被“遗忘”,即如局外人,也当能体味出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之双重夹击,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有多难。
  中小企业大发展始于十四大与十六大之间的10年,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困难发端于2003年年底的那轮一波三折的宏观调控。至2004年年底,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剧,迫使中央政府于次年2月颁行“非公经济36条”,然而,直到去年9月份危机爆发,“36条”始终处于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之尴尬状态,被舆论讽刺为“玻璃门”。现在回头看,倘若当年能痛下决心开放市场、真正实施政府职能转型,今日“双危机”下中小企业之难堪局面虽说未能完全避免,至少可以大为减轻。对照“36条”,刚颁行的六大新政其实似乎于“36条”的浓缩版本,据此而判,到今年底,中国经济是否真正“企稳回升”,很大程度上可拿“玻璃门”是否经六大新政撬动而有所开启作为评判指标。
  挽救中小企业之“危”,笔者以为,包括已经加重了“药量”的六大新政在内,政策力度到配套举措的分量仍显不足,政府看上去很被动,政策一直被形势牵着走。能不能变被动为主动,提前加大“药量”,譬如在未来4个多月内,择机减免所有中小企业5%的增值税税负。减税利于缓解中小企业之脱虑,让其尽快缓过劲来。落实六大新政,关键则在开放市场和政府职能转换。未知六大新政会否再度变成“玻璃门”。(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相关稿件
· 扶持中小企业激活民间投资“保八”正步入“多引擎”拉动 2009-08-21
· 拯救中小企业也是硬道理 2009-08-21
· 谨防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再成"玻璃门" 2009-08-21
· 营造良好环境是对中小企业的最大扶持 2009-08-21
· 支持中小企业需要金融结构调整 200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