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拉郎配”主导钢企兼并重组
    2009-08-07    马红雨    来源:证券日报

  山东钢铁迎娶日照钢铁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明媒正娶也好,抢婚也罢,看来是由不得日照钢铁了。不过,这桩资产重组的婚事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值得商榷。
  山东钢铁继把济钢集团、莱钢集团两大钢铁巨头揽入怀中后,又把并购的绣球抛向了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钢铁”)。但是这台重组大戏的两位主角的境况颇是耐人寻味,作为省内同一行业的两家企业,一家是省属规模最大企业,另一家则是山东省内大型民营企业,目前位居国内十大钢铁企业之列;一家是巨额亏损,另一家则是盈利丰厚。可以说两家“门不当户不对”,贫富相差悬殊过大令这桩婚事的前景扑朔迷离。
  由于管理体制不顺,集团化运作进展缓慢,资源与业务整合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这导致今年上半年,山东钢铁的多项指标落后于全国。据山东钢铁董事长邹仲深透露,在去年整合济南钢铁(600022,股吧)集团总公司、莱芜钢铁有限公司之后,今年上半年,山东钢铁共亏损12.85亿元。
  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日照钢铁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生产形势综述,今年上半年,日照钢铁铁产量同比增长10.86%,钢产量同比增长10.09%,材产量同比增长20.87%,发电同比增长0.43%。生铁、粗钢、轧材产量均位列全国同行业第9名,进入全国前十大钢铁公司之列。据估计,日照钢铁今年上半年的利润应该在20亿~30亿元。
  一位日照钢铁内部人士也在私下里道出了苦衷,公司上下本不愿意被重组,日照钢铁一年几十个亿的纯利润,现在钢材价格上涨,今年的利润肯定要高于去年。现在由山东钢铁重组,今年会不会亏损很难说。但这是由省政府来主导,困难再大也要进行下去。
  按照2007年年底山东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是山东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
  不过,这桩资产重组的婚事是否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值得商榷。
  众所周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优胜劣汰既是企业间竞争的必然结果,又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及合理配置。不过,如今这个法则似乎要被山东钢铁颠覆了。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未来几年内,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将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在提高集中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以行政意志、地方利益代替市场法则“拉郎配”式地来主导钢企之间的兼并重组,部分民营钢铁企业被国有钢企纳入囊中,其中固然有不少民营钢企是因为产能较低、高耗能高排放而被合理重组的,但也不乏一些技术实力强、经营状况良好的民营钢企是在地方行政压力下被迫重组的。
  兼并重组本身不是目的,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企业经营状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这才是兼并重组和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根本目的。地方政府应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应该简单地以行政意志干涉地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也要保护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合法权益,维护健康的市场竞争格局。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