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由名至实"别再过度依赖美国市场
    2009-06-18    孙立坚    来源:上海证券报
  金砖四国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之所以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主要是来自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全球金融大海啸正在渐渐走出流动性危机的阶段,而进入经济调整和发展的后危机时代,作为拥有最多的人口、资源和市场的金砖四国,当然会被大家作为新的增长源而给予足够高的重视。二是金砖四国的金融体系相对落后,金融创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不是至关重要,而且,他们受到的冲击相对有限,所以,当这些国家的政府致力于实体经济复苏的时候,各国都看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的合作和游戏规则改革的勇气和行动当然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三是金砖四国自身的经济规模通过这几年融入全球化过程已有了今非昔比的变化,无论是人均收入、开放程度和制度环境以及潜在的市场规模对后危机时代寻求稳定增长的海外资本都有较大吸引力,所以,他们可能是后危机时代国际资本青睐的去处。而利用这样的优势,来倡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当然具有一定的震撼力。
  不过,从会后的联合声明中,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四国首脑正在群策群力以应对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首先,如何降低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是所有四个国家都面临的一个无法绕过的大问题。如果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那么美国经济的发展命运,依然还是会左右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和市场繁荣。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从长远来说还是在于提高本国市场的消费能力——这涉及相关的制度改善、产业升级、市场培育和文化引导。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需要全社会上下的共识。目前无论从哪个国家来看,难度都很大,所以,金砖四国今天想通过他们自身的合作,来缓解美国市场的低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联合声明中对美元货币体系提出挑战的词句并没有出现这一事实,就能看出金砖四国“脱美元”的愿望要转变成可以接受的事实,还需要较为漫长的努力,过度强调美元体系的缺陷,反而会给目前赖以生存的美元体系的稳定带来麻烦。现在四国能做的事情,就是最大可能性地约束奥巴马政府去加强金融监管,并保持金融市场的充分透明度,以此来实现“建立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政策目标。
  其次,避免经济硬着陆和发挥自身产能扩张的优势,进入后危机时代,金砖四国不仅不能保守,而且应该加快开放的进程。但是,这次危机并没有推动金砖四国本国金融体系的迅速发展,所以未必能够提高其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事实上,俄罗斯和巴西在这场危机中都有过失败的教训,中国汇率制度和金融体系的改革并没有彻底完成,经受外部冲击的能力也有限,挑战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印度虽然开放程度高,市场化进程快,但是,要发展自身强大的产业,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无法保证产业发展的持续性的。局势的动荡和文化的冲突以及阶层制度所造成的激励机制的扭曲,都会在开放环境中更加凸显。这些问题将阻碍印度经济更上一个台阶。
  其三,由于这四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阶段还处于起步阶段,而眼下墨西哥、蒙古、阿根廷等国的后发优势也不能小看,所以,金砖四国是否会演变成六国争雄、或者萎缩成仅仅两国繁荣的格局,还很难说,目前四国各自向前发展的意识非常鲜明,互相之间的竞争也会异常激烈。经过这次危机的洗礼,西方国家在市场布局和资源争夺上会变得相对谨慎,机会自然也就有可能集中在制度建设和开放程度较高的两三个国家中。但是,我们不可否认,金砖四国之间既具有合作的基础也具有抗争的趋势,前者表现在国与国之间投资、贸易和市场的互补性结构上,后者则表现出你追我赶、甚至斤斤计较的冲突意识中。领土纷争、贸易纷争和政治立场的差异化等问题,都是我们在看待金砖四国的合作关系上不能忽视的。
  当然,对金砖四国而言,战胜了上述的挑战就意味着抓住了机遇。庞大的发展空间,低廉的生产投入要素,潜在的市场的规模和政府强大的市场化推进的意识以及调控能力,都是在目前世界经济普遍疲软、复苏动力不足的情况下,金砖四国走出危机率先繁荣的法宝。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在经历变革和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外力的帮助,而今天这一外力,可能就是他们自己的相互合作,相互促进。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中国和其他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合作态势,对增强各个国家走出危机的信心和摆脱本国发展瓶颈的压力,都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当然,合作是否能持续,还要取决于金砖四国对共同发展的认识程度和求同存异、和平共赢的胸怀。
                        (作者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相关稿件
· 金砖四国联手推动全球经济走向新平衡 2009-06-18
· 金砖四国将成全球经济复苏新引擎 2009-06-16
· 金砖四国首开峰会 美元临阵“逃过一劫” 2009-06-16
· 金砖四国峰会将开 美指回归80关口 2009-06-15
· 金砖四国:抛弃美债 投身IMF 200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