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榜首”解读“中国制造”
    2009-04-01    李晶    来源:证券日报

  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第十三届“全国市场销量领先品牌信息发布会”公布数据显示,经历了去年的问题奶粉事件后,乳品市场已经稳步回暖,国内品牌仍是消费主流,2008年蒙牛销售总量位居第一,其液态奶、酸奶销量也为第一。25日,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蒙牛液态奶、酸奶、乳酸饮料及冰淇淋均为第一。
  统计局发布会同时公布的中国消费品市场权威分析报告指出,对于整个中国制造行业而言,各行业龙头在发展中已显出诸多共性。剖析这些共同点,寻出发展轨迹,总结经验教训,可为国内制造业的做大做强提供某种借鉴。

  “第一”要拥有比较优势

  原料是制造业的基础,对于快速消费品来说,优质产品只能通过优质原材料得到。从此次信息公布的各行业龙头的发展经验来看,国内制造业想要做大做强,首先要严格把控原料质量、提升原材料品质。
  与其他制造行业相似,乳业的发展也需要过原料关。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奶协顾问蒋建平研究员蒋建平告诉记者:“制约中国乳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奶源。”
  如何解决奶源问题?蒋建平指出,关键就在于乳品龙头企业应抓好奶源,采用国际先进饲养管理模式,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采用先进原奶采集系统及标准化检测管理体系,推动国内乳业的牧场化进程。而建设规模化的大型牧场,是必由之路。
  正因为如此,日前焦点访谈节目在暗访乳业时,专门将牧场建设作为考察乳品企业发展现状的重要因素,报道显示:作为国内收奶最多、销量最大的乳品企业,蒙牛已经参与投资建设9座万头以上规模的超大型牧场,来自现代化牧场的原奶占到蒙牛奶源的60%以上。

  “第一”必须严把质量关

  在国内制造业领域,多年来荣获家电类销量榜首的海尔,在建厂初期张瑞敏就通过“砸冰箱”唤起了工人的质量意识,让员工树起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一个得到消费者青睐的品牌,离不开对质量的严格把关。
  乳业同样如此。近年来,随着跨国乳业巨头纷纷挺进国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推动了国内乳品产业的不断升级,生产工艺已经逐渐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为打造优质牛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去年10月,彭博社、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几十家海内外媒体的记者实地考察中国乳品企业时发现,在蒙牛高智能化生产基地,20多条生产线,从收奶到产品出库,由中央控制系统设定程序,指令机器人操作完成,通过高度自动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对牛奶的品质进行标准化控制。中国乳业的现代化技术给老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出台,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食品检测水平也全面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据悉,在企业自身对原奶、下线、和出厂实行全程检测的同时,蒙牛也邀请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对产品进行第三方独立检测。3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奶粉、液态奶等相关产品的最新抽检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市场销售的蒙牛、等国内品牌主要品种乳制品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一”都要过“危机”关

  近年来,“苏丹红”、“毒奶粉”等事件的发生暴露出食品等快速消费品行业确实存在着不规范。纵观此次公布的各行业位居前列的企业,几乎每一个获得市场销量冠军的品牌,都经历过危机事件。可以说,危机几乎成为每一个企业成长为行业第一所必须经受的洗礼,而面对危机能否积极担责、妥善处理,更成为企业能否保持行业第一的重要因素。
  日前的“OMP风波”则使三聚氰胺后处于普遍信任危机的中国乳业雪上加霜。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指出,虽然经过卫生部等六部门的联合专家认证会论证,OMP最终被认定为安全,但蒙牛未按规定申报的违规行为依然暴露出,以蒙牛为代表的国内乳业在产品营销上还存在着浮躁情绪,在企业严格管理上与世界巨头还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现在的蒙牛而言,谁是市场第一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要从最近的风波中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梳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还要虚心向其他乳业龙头企业学习。”蒙牛乳业集团总裁杨文俊用这样的话来表达蒙牛在OMP风波之后的反思。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