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拐点”与新积极财政政策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
    2009-02-06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课题组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展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贸易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突然遭遇“拐点”,宏观经济的波动性加大,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为有效克服经济增长中的困难和风险,我国政府适时调整调控方案,启动了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的积极财政政策,开始了新一轮反周期调控。

  一、 宏观经济态势与增长“拐点”

  2008年的中国经济尽管仍在良性区间运行,但已经遭遇增速上的“拐点”,在经济增长转入慢车道后,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开始显现,宏观经济的波动性明显增加。

  (一) 经济增长前高后低,物价水平骤升骤降

  2008年GDP的规模为300670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较2007年下降2.9个百分点。GDP增速连续第六个季度下降,我国经济增速进入下降通道的态势明显,增长速度的“拐点”逐步显现。2008年我国总体物价水平较高,CPI涨幅为5.9%,居于近年来的高位。但从物价水平的走势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前高后低、骤升骤降的趋势。与CPI的变化幅度相适应,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突然变化,9月份以后的PPI指数开始一路走低。而至12月,PPI再度上扬,这种波动加重了我国企业脱困和“去库存化”的负担,企业盈利和投资活动有可能被进一步压缩。

  (二) 进出口形势复杂,贸易顺差出现波动,贸易增长进入不稳定期

  2008年,全国共实现进出口商品总额25616.3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17.8%,增速回落5.7个百分点;共实现出口14285.5亿美元,增速回落8.5个百分点,出口增速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共实现贸易顺差2954.6亿美元,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从月度数据看,2008年进出口形势十分复杂,我国的贸易增长进入了不稳定期。2008年11月,我国的贸易形势突然恶化,贸易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同时出现负增长,从数据表现上看,进口衰退的程度要快于出口,这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突然大幅下跌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内需萎缩较为严重,企业存在大量库存的压力,整个国民经济在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和销售分配上的流动性依然不足。

  (三) 投资增长保持稳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72291亿元,名义同比增长25.5%,比2007年加快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的整体投资状况保持稳定。在投资结构上,第三产业的新增投资达到80875亿元,同比增长24.1%;第二产业新增投资为65036亿元,增幅为28%;第一产业投资达到2256亿元,增幅为54.5%,比2007年高近20个百分点,体现了我国政府推动新农村建设,切实保障“三农”发展的决心和能力。在投资性质上,新建投资占据主体地位,2008年1-11月总投资额达到57412.7亿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26.1%,增速提高8.8个百分点,说明我国经济还存在重要的结构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和产品创新空间。

  (四) 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

  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8488亿元,同比增长4.8个百分点。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波动的压力下,消费需求出现实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对社会保障投入的持续扩张减少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居民消费倾向得以提升而实现的。在消费的城乡结构上,城市消费达到73735亿元,同比增长21.3%;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753亿元,增长20.7%。从城乡消费增速来看,尽管县及县以下的消费量也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但城乡消费差距仍进一步拉大。近期可借鉴杭州式的折扣型消费券和“家电下乡”等模式进一步拉动县及县以下的市场需求,一方面部分补偿不断扩大的消费差距,另一方面适时拉动内需扩张,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五) 国际收支状态稳定,货币供应量增幅波动

  2008年,我国国际收支状态保持稳定。全年累计利用外资923.95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23.6%。2008年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4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8%, M2大大超过了市场预期的15%的水平;狭义货币(M1)为16.6万亿,增幅达到9.1%;流通中的现金(M0)为3.4万亿元,增幅为12.7%。在M2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M1仍保持回落的趋势,说明居民投资信心不足,储蓄欲望上升,这一趋势会导致我国投资乘数的下降,进而减少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政策效果。

  (六) 工业生产增速缓慢,工业增加值大幅降低,企业利润增幅回落

  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增速回落5.6个百分点。造成工业增加值下降的主要因素包括大量高价的原材料库存、大幅度下降的产成品市场价格、突然变化的要素成本和运行规则等。企业工业增加值的大幅度下降,一方面说明企业的经营环境出现恶化,另一方面也是导致GDP增速下滑和财政收入减收的重要原因。

  二、 财政收入状况分析

  2008年我国财政收入总体增长较快,预计超过6万亿元,较2007年增长19%,超过年初设定的14%的目标。从财政收入的时间分布看,2008年1-7月,与宏观经济形势相适应,加上汇算清缴上年企业所得税入库较多、税收政策调整翘尾增收等特殊因素影响,全国财政收入达到40881.7亿元,增长30.5%。而进入8月后,在宏观经济增速遭遇“拐点”的情况下,为保障增长,减轻企业负担,财政部推行了一系列的减税措施,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度下降。10月,全国财政收入为5329亿元,较2007年同期下降0.3%,出现了2003年以来的首个负增长;11月,财政收入下滑的态势更加严峻,全国财政共入库3792.4亿元,下降幅度提高到3.1%,而12月份增速的预测值更高达-4.5%。
  从收入规模看,我国的主体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关税,2008年1-11月,上述税种的税收收入达到44815.8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7.2%,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86.2%。其他重要税种的收入合计为4087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为7.9%,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全国非税收入总额达到6067.5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10.4%。

  三、 新积极财政政策 与经济“√型”复苏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目前处于增速“拐点”的下行区间。为保障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我国出台了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支柱的宏观经济调控方案。这一方案是“双松”型政策搭配在我国目前经济形势下的科学表述和运作原则,从政策效果看,有助于推动经济实现“√型”复苏。

  (一) 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

  2008年是经济波动异常剧烈,经济形势骤然大幅变化的一年。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以“保增长”为首要目标,形成了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支柱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在政策取向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承担改善经济运行环境和提供增长“能源”的责任,而积极财政政策则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直接动力和引擎。

  (二)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建议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政策考量重点就在于“适”、“度”二字。“适”是指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要合适、适宜,政策措施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实现政策目标;“度”是指政策力度要处于适当的区间。我们对目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建议方案如下:

  1. 利率政策。建议在2009年上半年,能够继续较大幅度的下调贷款利率,以重启投资需求,保障房产、证券等资产价值,维护宏观经济稳定;与此同时,适度调低存款利率。

  2. 汇率政策。建议能够积极引导外汇市场降低汇率至6.93左右,并通过购入大宗商品增强国内资源和能源储备的方式对冲升值压力,从而在较长的时间内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企业扩大出口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 货币供应量。不建议大幅度增加货币供应量,沉淀在金融系统内部的流动性可通过财政贴息和部分补偿的方式予以引导和释放。

  4.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率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但考虑到存款准备金手段的安全功能,建议审慎使用该手段。

  (三)“√型”复苏的含义与实现思路

  所谓“√型”复苏是指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住经济下滑的态势,“保”住经济的正常增长,但并不急于迅速拉升经济增幅,而是在保证经济有序增长的情况下,通过政策搭配和组合运用逐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综合推进各项改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良性、持续、稳定增长。

  (四)“√型”复苏模式下的积极财政政策要点

  “√型”复苏模式下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一个扩张性支出措施和调整性支出措施的综合体。

  1. 以“保”为主要目标的扩张性支出政策要点

  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现阶段的政策重点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并与刺激消费、统筹发展、深化改革等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重点安排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恢复重建,带动和引导消费需求,迅速拉动经济增长。
  二是大力促进消费需求。现阶段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直接有效的优势,通过家电下乡补贴、增加物资储备、农机购置补贴等多种方式,提升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增长。
  三是增加国债规模,探索地方债的发行机制。为能顺利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各项支出需要,有必要大幅度增加国债规模以保障政策效力。此外,考虑到地方财政减收情况更为严峻,为增强地方政府的财力水平,提升其投资和公共服务能力,应着手研究地方债的实施操作机制。
  四是扩大出口退税,维护出口增长。为保障宏观经济形势的稳定和企业利益,现阶段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力度,缩短退税时间,及时清理过往的欠税。
  五是推进税费改革,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税收是调节经济和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采取减免税、提高出口退税等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合理实施减税政策,从短期看会带来财政减收,但能缓解企业困难,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长远看将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基础。

  2. 以“促”为主要目标的调整性支出政策要点

  一是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促进消费,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高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目前应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作用,重点增加城乡低保对象等低收入者收入,并结合提供就业培训和发放折扣券的方式,提高其消费能力。
  二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可以稳定和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即期消费,拉动消费需求。目前应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重点加大“三农”、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根据社会事业发展规律和公共服务的不同特点,积极探索有效的财政保障方式,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
  三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完善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稳步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革,建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长效机制,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等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报告执笔:闫坤 张鹏)

  相关稿件
· IMF总裁卡恩:将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2009-01-22
· 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应是社会公平 2009-01-22
· 预测显示:2009年世界经济增长将降至1% 2009-01-19
· 刺激经济增长 拉动内需才是硬道理 2009-01-13
· 普华永道预测:中国将较早开始恢复经济增长 200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