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战略选择
    2008-11-25    作者:章玉贵    来源:证券时报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部分实体经济开始陷入困境。特别是在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制造业核心板块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长期以来凭借高度专业化和价格竞争为利器的制造业集群目前已经进入低谷和调整期,部分企业开始外迁,可能对中国制造业造成致命打击的全球第四次制造业转移正从中国启动。在缺乏自主创新技术的制约下,中国制造业难以实现整体升级,如果中国的制造业不能强化研发创新,不能占据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制造业升级需要十年时间

  就全球价值链现状以及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而言,中国目前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定位是:国际先进制造业(高端优势技术制造业)的承接基地(生产制造基地)。所以,中国发展制造业的关键,应该是从附加值低的加工制造环节,向附加值高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管理环节两头延伸。
  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的制造业一般是按照以下逻辑演进的:先做最为简单的、劳动要素密集的制成品;再做较为复杂的、资本要素密集的最终消费品;然后是需要较多知识与技术要素投入的中间品或know-how产品的生产;最后是进入国际垂直分工的高端,从事需要大量知识要素投入的发明创造活动。现阶段,中国缺少的是技术诀窍、良好的资本组织与动员体系、充足的人力资本的供给,以及比较发达的国家创新体系。笔者认为,中国这一轮的制造业升级至少需要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国际代工”是一种内生选择

  在目前的国际分工下,中国制造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嵌入全球生产网络来提高技术能力,进而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基于此,中国参与“国际代工” 的制造业在升级过程中,在提高和稳定承接OEM订单的基础上,通过对隐含性知识的学习和吸收,逐渐积累起自身的研发能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和创建自主品牌,实现从OEM、ODM到OBM的升级。
  中国OEM厂商要成功实现向ODM甚至OBM的升级,必须在明确自己面临的诸多约束条件的基础上,采取适合自己成长的升级策略,在掌握自主核心技术之后,创建和培育自主品牌,并着力提高品牌运营能力。
  在由OEM、ODM到OBM的升级过程中,产品的创新是能否获得品牌运营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产品创新和品牌经营都涉及到对隐含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切实提高企业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而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也是确保技术升级和品牌运营的必备条件。而且产品创新和品牌运营不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本,而且风险高、周转慢、回收期长,即学习速度慢。况且,产品创新和品牌经营所需要的知识产权,要投入的费用都属于“沉淀性成本”,一旦投入失败不可能像有形资产投入那样可以正常的收回。同时,如果OEM厂商迈向OBM 阶段,必然意味着原来的代工者要与先进企业在全球市场进行正面的较量。

  创建全球性品牌必不可少

  在全球化格局下,后起国家如韩国也能打造出了三星、LG这样的世界顶尖品牌,说明世界级品牌的变迁有一定的动态性。但由贸易规模和结构决定的品牌空间,已基本上被美日德英法等发达国家的领先企业占满。中国品牌要打进主要由发达国家的企业所主导的品牌俱乐部,殊为不易。中国制造业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并将其升级为国际品牌,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势必都要受到已经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具有技术创新优势和品牌优势的跨国公司的打压甚至围剿。类似宝钢这样与跨国公司在技术上差距不是很大的本土品牌,在升级为世界级品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主力和风险相对较小。但那些与跨国公司在技术上差距较大的本土企业,其进入品牌经营的壁垒和风险就很高。中国制造业在实施品牌升级战略时,必须对竞争对手的实力、市场结构特征有充分的认识,对企业本身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以及劣势有透彻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整体推进和局部突破

  现阶段,中国尽管无法通过大规模地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来实现制造业的升级,但是完全可以通过部分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企业在承接国际制造业技术转移的基础上,深耕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经营,实现制造业升级的局部突破,进而带动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升级。
  一方面,中国已经参与产品价值链国际分工的制造业在继续走“国际代工”的同时,应该在国际分工的“微笑曲线”的两端———产品设计和品牌经营这两个环节寻求突破。掌握这两个环节的隐含性知识和技能,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另一方面,中国应该在有望实现技术突破的重点领域(例如装备制造、精品钢材、船舶、新能源等)加大原始创新力度,催生更多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并形成产业化。基于此,中国要围绕加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制度环境,鼓励创新和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并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的基础服务平台建设。中国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进程中,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创立中国本土的自主品牌。

  相关稿件
· 中国的飞机制造业:刚刚启航[图] 2008-11-24
· 福州市计划两年内完成制造业投资500亿元 2008-11-24
· 上海打造国家级自主创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 2008-11-20
· 金融危机逼装备制造业加快升级 2008-11-17
· 从制造到创造 中国制造业急需“创新突围” 200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