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收入差距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2008-09-26    张弘    来源:经济参考报

  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又有进一步的扩大,目前已经达到3.33:1。这种状况与我国追求的和谐社会目标形成严峻的反差。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对与此有关的基本数据资料做个简单考察。
  首先,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来源主要有四方面,即工薪或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从距今最近的2006年数据来看,城镇人均全年工薪收入为8767元,农村为1375元;城镇人均经营性收入为810元,农村为1931元;城镇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44元,农村为101元;城镇人均转移性收入为2899元,农村为240元。可见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农村居民主要为经营性和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对国民收入进行的二次分配,即对城乡居民给予的各种形式的补贴。转移性收入城乡之间相差12倍,近2700元,这是构成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转移性收入差距更重要的是工资性收入,或劳动收入。事实上,农村居民的经营性收入1931元(主要是农业收入)中也包含劳动收入,粗略估计占三分之一左右,即600多元。与农村居民的打工收入(1375元)相加便是2000元左右,仍远低于城镇居民的8767元,这里还没有考虑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中所包含的劳动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工资收入巨大差异的形成有阻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体制原因,也有城乡居民从事工资性劳动时间差异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显然在于城乡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及其所导致的劳动性质差异。
  我国农村劳动力多数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包括农业劳动和进城务工),他们的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且教育质量很低。城市劳动者文化程度多数达到高中水平,所从事的工作以白领或技术性体力劳动为主,薪金水平当然与简单体力劳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质上是不同性质劳动之间的收入差距,而根本原因是城乡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程度的差距。一个城市居民如果仅受过初中教育,其收入恐怕不会高过一个农民工;而一个农村学生如果达到高中毕业水平,他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就大得多,即使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也多半不会从事简单体力劳动。世界上经过经济起飞的国家和地区都曾经相当重视基础教育,努力实现12年义务教育。我国改革开放已30年,至今9年义务教育仅勉强过关。一般来说,一个初中程度劳动者的就业能力、精神视野和人生追求还存在很大局限,而一个高中毕业生便基本具有了自我发展的能力。就我国目前9年义务教育的艰巨性来说,提出12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似乎还是痴人说梦,但的确应该开始进行长远规划,因为这恐怕是本世纪中叶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第三步战略的关键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
  如果从动态的角度来考察,可以发现,虽然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在扩大,但人均工资性收入差距却在缩小。与1995年、2000年、2005年相比,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名义工薪收入分别增长了2.59倍、1.96倍、1.12倍,而农村居民分别增长了3.89倍、1.96倍、1.17倍。这其中有农村居民数量下降、从事劳动者比例上升和从事工资性劳动时间增加的原因,同时也说明尽管不同性质劳动之间仍存在相当大的收入差距,但这种差距正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因此可以说我国简单体力劳动者的相对过剩程度在下降,这多半与学术界正热烈讨论的所谓“刘易斯拐点”和我国人口红利的可持续性有关。
  另一个可喜的趋势是,尽管城乡居民之间转移性收入差距尚巨,但近年来也有缩小的倾向。与1995年、2000年、2005年相比,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名义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了3.99倍、2.01倍、1.09倍,而农村居民分别增长了3.16倍、2.29倍、1.23倍。这显然与近年来政府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支持有关。在财产性收入方面,城镇与农村之间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但毕竟在纯收入中所占比重都不大。
  由此看来,导致农村相对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经营性收入。它在城市居民收入中占的比重不大,却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部分,特别是其中的农业收入(约占全部经营性收入的60%)。与1995年、2000年、2005年相比,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名义经营性收入分别增长了11.15倍、3.29倍、1.19倍,而农村居民分别仅增长了1.71倍、1.35倍、1.05倍。事实上,农村居民人均经营性收入的相对下降在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具有一定必然性。一方面,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相符合,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正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农业居民和农业劳动力数量虽然也有所减少,但尚不足以扭转人均经营收入增速落后的局面。因此,至少从表面数字看,既然农业总体收入的相对增长速度难以有明显提高,农村人均经营收入相对提高的途径只能是使分母下降得更快,即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步伐,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这只是针对农村经营收入问题得出的结论,它们对城乡其他产业和劳动力市场还会产生广泛的影响,目前还缺少从一般均衡角度进行的更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相关稿件
· 究竟怎样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2007-10-22
·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填平“数字鸿沟” 2007-09-25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优先建学校等公共设施 2008-06-04
· 应消除城乡教师待遇过大差别 2008-05-30
· 城乡利益再调整不能过于依赖市场 200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