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吃食
    2008-09-10    汪朗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过去多年节。逢年过节多要吃吃喝喝,有的还外带玩乐。
  宋朝时候,什么年节吃什么,已经有了一定之规。元旦饮屠苏酒。立春食春盘。元宵节吃糯米圆子以及绿豆粉制成的蝌蚪羹。寒食吃醴酪即以粳米或大麦做成的粥,还有小枣蒸糕。端午节吃角黍即粽子。七夕吃糖油面制成的“果食”。此外,中秋有玩月羹,重阳有米锦、重阳糕,冬至有百味馄饨,腊日有萱草面、腊八粥等等。宋代京官没有双休日,一旬之中,有一天不必上朝面圣,可以泡泡澡堂子,搞搞家庭卫生什么的,其余假期,则大都安排在这些年节之中,好让当官的与民同乐。
  中国过去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吃喝玩乐的节日?清末进士尚秉和老先生在所著《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中认为:“盖无论士民工商,终岁勤劳,无娱乐之时,则精神不活泼,古人于是假事以为娱乐。原以节民劳,和民气,亦即所谓张弛也,此其义也。”此话甚有道理。
  想当初,黎民黔首生活本不宽裕,又无报纸杂志可读,无电影电视可看,无官场争斗可操心,穷极无聊,便易生事。因此,多整出点连吃带玩的节庆活动,配套成龙,让大家一年到头都有闲心可操,还能存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念想,无事生非的几率自然大大下降,社会也因此而稳定许多。只要升斗小民还有口饭可吃,这种治理方式基本有效。
  利用年节活动调控民情,只能顺势而为,不可生拉硬拽,否则便会闹出笑话。宋真宗当政的时候,和辽国开战吃了败仗,社会上不免有些议论,于是有人替皇上想出了改元外加设节的高招,以“镇服四海,夸示外国”。新节一设就是五个,有什么天庆节、天祯节、降圣节……逢到这些个节,朝廷赐百官御宴,庶民也准许改善伙食,与官同乐。不过,一般百姓对过此等节日并不感冒,因为皇上虽然放出话来可以开吃,但同时又有补充规定,不许杀猪宰羊,官方语言为“禁屠”。只能吃斋的节日未免寡淡,等到改朝换代,这些个天字号的钦定节日便一边凉快去了。
  也有的节日,原来并不怎么起眼,经官方鼓吹之后,由于和民众的某种心理需求相契合,于是流传开来,蔚为大观。中秋节便是一例。中国古人虽然早有八月祭拜月亮的习俗,但只是为了祈祝丰年,不把它当正经节过。直到唐朝,经唐玄宗李隆基倡导,才逐渐有了中秋赏月的风气。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一次八月十五之夜,唐玄宗备文酒之宴,与禁中直宿诸学士玩月,感觉挺好,遂成定制。李隆基还曾下令,在太液池西岸修筑百丈高台,与杨贵妃一起登高玩月。没承想,高台还没搭成,就闹起了“安史之乱”,直闹得玄宗丢了皇位,舍了爱妃,只剩下“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凄凉心境,再无赏月情致。不过,民间赏月之风却未受影响,还给中秋节起了个好名字——团圆节。经过乱离之后,人们阖家团圆的企盼更为强烈。
  唐玄宗赏月,虽有酒宴,却无月饼,从吃喝的角度看,中秋节的体制尚不完备。待到明清两代,宫廷中秋要吃月饼已成定例。据明代万历时太监刘若愚《酌中志》记载,宫中八月十五,“家家供月饼、瓜藕,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清末每逢中秋,皇上太后便要御膳房准备月饼,自食之外,还要遍赐王府的福晋格格以及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总管太监,以示共享团圆之意。官府民间皆仿效之,一到八月十五,京城便闹腾着送月饼,和现在情况差不多,只是没有快递公司掺和。
  不过,彼时月饼滋味则远逊于今日,包括御用月饼在内。据清末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至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御膳房的月饼,据说就是这种祭而后食的“团圆饼”,只是规格更大些,径有两尺余。能从八月十五留到大年三十的货色,必定是少油缺料,不然准得哈喇了。其味道可想而知。至于专为食用制作的致美斋月饼,直到民国盛名犹存。朱家溍先生的评价是,致美斋的月饼与各点心专业所做都不同,有枣泥松子馅和葡萄馅,皮馅各半,酥软异常。葡萄馅的妙在皮和馅的界限不分明,它的美既在馅,也在皮。这种月饼热的尤其好吃。可惜,如今只能从文字之中咀嚼其滋味了。
  苏轼《水调歌头》有一短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今人杂务缠身,亲情渐薄,纵对一轮明月,也难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慨叹了。年节变迁,堪可玩味。
  相关稿件
· 国际豆价看跌“冷却”国内食用油市场 2008-09-10
· 食用油价格降势持续 猪肉价格延续微降走势 2008-09-09
· 英国有机食品销售量已经跌至10年来最低点 2008-09-08
· 乌鲁木齐:多项措施控制食品价格[图] 2008-09-08
· 北京奥运期间食品安全实现“零事故” 200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