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毛笔像用筷子一样有趣
“老外”志愿者的第一堂中国文化课
    2008-06-25    新华社记者:柳丝 李江涛 王秀琼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一叠宣纸、一瓶墨汁、一尊石砚、一支狼毫、一份讲义,这就是美国爱荷华大学24名奥运会媒体运行海外志愿者的第一堂中国文化课。
  他们是第一批抵京的奥运会媒体运行海外志愿者。他们于23日至29日在清华大学学习中国文化,之后将和其他媒体运行海外志愿者(共292人)一起接受北京奥组委组织的场馆及岗位培训。培训后,志愿者们将走上各自岗位。
  24日,这些“老外”在清华大学迎来一堂别开生面的书法课。一大早,记者在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看到,教室的地板和桌上铺满报纸,桌上写意地摆放着宣纸、砚台、墨汁和毛笔,墨香阵阵,学生们一进门无不张大嘴巴,有的还惊呼“Wow”。
  上午9点半,书法课准时开始。书法老师高原首先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名字的象形文字,好奇的学生们纷纷大胆猜测黑板上“图画”的意思。接着,高原用英文从仓颉造字说起,细致地讲解着汉字的起源和变迁,尤其讲到汉字在奥运会中的应用,如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创意。虽然志愿者们表示历史故事有些难以消化,但是大家都全神贯注地倾听,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不少人还记录在本上。
  艾米莉·杜丽特告诉记者,她学习过汉语,两年前在学校上过一次中国书法课,当时她感觉太难了:“写汉字就像画画一样。”
  看着讲义中的象形文字,艾米莉情不自禁地连说“very cool(太酷了)”。她指着“水”字和“口”字告诉记者,她之前在书法课上写过这两个字,觉得汉字这样画出来和实物很像。
  终于轮到实际操作了,大家兴致更加浓厚,学习倒墨、握笔,照葫芦画瓢地模仿写讲义上的汉字。艾米莉说:“学握毛笔就像学用筷子一样有意思。”
  艾米莉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杜凯丽,她亲手在宣纸上写下这三个字。当得知自己的中文名字包含“胜利”和“美丽”的双重意思时,艾米莉兴奋地用相机把自己的成果拍了下来。
  大卫·麦克内斯告诉记者,他很喜欢中文,已经学了两个学期,现在能认识不少汉字了。回到美国,他还将继续学习中文。“我老师给我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麦大伟,就是伟大的意思。”一边写着毛笔字,大卫一边和艾米莉调侃:“看,我的名字就透着一种伟大。”
  大卫工整地用毛笔写下中文名字,还专门在名字下加上英文“GREAT(伟大的)”。生性活泼的他写完后到处找同学鉴赏,还说:“我回去就把它贴在墙上。”
  两个小时的书法课很快就结束了,大家都意犹未尽。记者看到,一根毛笔,在这些海外志愿者的手中,似乎成了新奇的玩具。大家干脆把笔顺和笔画抛到脑后,饶有兴致地在纸上一遍遍地写下“北京”、“奥运”、“美国艾奥瓦(爱荷华)大学”等汉字。无论是龙飞凤舞,还是以图代字,大家都在书法中享受着中国文化带给他们的乐趣。
  相关稿件
· 西方需补中国历史文化课 2008-05-07
· 盐湖城旅游文化艺术节即将举行 2008-06-23
· 文化产业崛起“吉林现象” 2008-06-23
· 中华民族艺术珍品文化节系列活动将办 2008-06-23
· 企业文化:企业的“填空题” 2008-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