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发展
    2008-05-23    高尚全    来源:经济参考报

  改革和发展是一个国家的永恒主题,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的是一次次的思想解放,一次次的突破与创新,从而逐步突破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思想桎梏,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这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所有制的争论和进步尤其值得关注和深思。
  在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人们很快发现,个体经济发展了,民营经济发展了,唯独国有经济举步维艰。国有经济怎么办?包袱很重怎么发展?所有制问题无可回避地摆在了改革面前。进一步,我们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应该有怎么样的经济体制,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理论界和干部群众中对此展开的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一直没有中断。大家围绕着国有经济改革等重大问题展开争论: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人把这场争论概括为是姓“公”还是姓“私”。围绕“公”“私”之争,理论交锋也不断。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的解释。
  党的十五大在所有制理论上有了一次重大的突破。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我参加了报告的起草工作。十五大在所有制理论上的突破包括:第一,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里注意两点,一是初级阶段,二是基本经济制度,过去都说“方针”,现在上升到“基本经济制度”,而且是跟初级阶段长期共存的;第二,提出公有制的实现应该而且可以是多样化。过去是单一化,现在是多样化,这也是一个突破;第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说是“有益的补充”,现在提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上的提升;第四,提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五,提出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社会主义性质;第六,各种所有制经济都是平等竞争的,一视同仁。十五大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新表述,对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新界定,对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强调,都是认识上的新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进入新世纪以来,一方面我国的改革和建设在不断推进,另一方面社会上也产生了关于改革的一系列质疑。有人说我国的改革是完成了“四化”(私化、西化、腐化、分化),培养了大批资产阶级分子,也有人大肆批判所谓“新自由主义”,认为“问题就在于执行了一条修正主义路线,走了一条资本主义复辟道路。”借机批判改革,否定改革。大规模的争论发生在2005年,争论的问题也很集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究竟是改革过了头还是改革不到位?是改革本身错了还是某些改革出现了失误?是反思改革还是否定改革?是应继续深化改革还是要走“回头路”?争论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要继续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向哪里去。这仍然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解放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把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这次关于改革的争论最终以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定论而结束,在全国再次兴起了解放思想的热潮。
  温故而知新,回顾我们在所有制问题上所走过的艰难探索之路,就更加觉得何伟同志的这本《股份制与社会所有制》出版的重要意义。在我看来,全书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就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与理论突破。这本专著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展开论述,从理论上分析股份制的社会属性、基本特征、作用和历史地位。书中有的观点在我国理论界提出较早,如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历史唯物主义在资本主义下的作用等问题。同时作者还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阐述,与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展开论述,从理论源头上证明了股份制改革方向的正确性。该书还收集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股份制、社会所有制和自由人联合体的语录作为附录放在书后,这对于全面认识和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很有帮助。
  书中许多思想都闪烁着创新的光芒。如作者将国有经济定位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为社会服务;将股份制定位为社会所有制(即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将社会主义所有制定位为社会所有制,而不是一般公有制;将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定位为社会所有制,而不仅仅是国有经济;将社会主义完备的物质基础定位为知识经济(信息化),而不是一般工业化。这五个定位既解决了理论问题又具是现实意义,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本书还在最后对知识经济、信息化发展对社会所有制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知识经济是社会所有制的物质生产力,信息化是推动实现“世界大同”的物质生产力。并提出了应对信息化的相关对策和措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该书的出版是相当及时的。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奋斗目标。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多发期,需要从体制上、机制上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对所有制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正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总的来说,该书紧紧抓住这一重大课题。随着我国改革实践的推进,对这些理论问题,大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为作者为何伟教授《股份制与社会所有制》一书写的序言,本报有删节。)

  相关稿件
· “破窗理论”的三处谬误 2008-05-21
·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制理论借鉴 2008-04-18
· 公司治理的“新木桶理论” 2007-11-09
· 经济理论理应关照国情 2007-09-13
· [谈股论金]股市投资需关注“反向理论” 200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