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弥补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短板”
    2008-04-11    吴国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8年4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这是我国将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经济的一个强烈信号和重要举措。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需要培养一大批知识产权人才。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群众性发明创造。因此,我国教育界尤其是高等学校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跳出传统财富观和传统人才观的严重束缚,采取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加速高端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我国知识产权经济的发展严重受制于知识产权人才“短板”

  在当今经济高度全球化、知识化的新形势下,知识产权正日益成为人类社会最大的产权,成为21世纪当之无愧的现代财富中心。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历程和主要阶段是由最初的以物易物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再到金融交易,进而发展到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在推动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历史性提升。它不仅是现代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利器,而且同时也是企业保护自身权益的坚强盾牌。
  有资料显示,1997年,知识产权出口收入在美国全部出口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在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出口额的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货物和服务出口额的增长速度。这表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在上个世纪末已率先迈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家企业若想单纯依靠制造业来立足于世是很难获得成功的。我国要真正实现由“制造中国”向“创造中国”的根本角色转换,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世界“研发中心”和世界“办公室”,就必须大力发展知识产权经济。
  然而,一个无可否认的基本事实是,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经济发展的现状仍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至今仍有95%以上的劳动力集中在农业、传统工业和简单服务业领域,知识经济领域的就业比重尚不到5%。尽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发达的地区,如广东、上海等地的知识产权拥有量在我国一直名列前茅,但其知识经济领域的就业率至今也不足10%,90%以上的劳动力也同样集中在传统经济领域。这一情况充分说明,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经济的发展严重不足。
  制约我国知识产权经济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最大的“短板”之一便是其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据统计,目前我们这个号称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真正接受过正规知识产权教育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尚不足3000人。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其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已经达到5万人,德国也有3万人。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对知识产权经济发展的“短板”制约作用彰显无疑。
  依照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常理分析,企业应该成为国家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和重要主体,因此,一国中最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理应主要集中在企业,例如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美国的企业就集聚了80%以上的优秀人才。然而我国的情况正好与此相反,绝大部分优秀人才都奔向了党政机关和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企业能真正吸纳的优秀知识人才仅仅占到30%左右。难怪时下有人这样不无讽刺地描述目前我国的人才走向和分布:一流人才做(基础)研究,二流人才做(技术)开发,三流人才到企业。这种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以及知识产权人才的严重短缺,正是造成当代中国知识产权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根源。

促进中国知识产权经济的发展必须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知识产权由人创造,亦由人来管理、使用和保护,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产权人才是推动、支撑和引领我国知识产权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力量。而我国现阶高端知识产权人才的严重短缺,事实上正在妨碍和制约着我国知识产权经济的高速发展,进而妨碍和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以及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的构建。因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效促进我国知识产权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我国尽快实现由“制造中国”向“创造中国”的飞跃,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高端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从我国知识产权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端知识产权人才结构来看,我国目前社会所急需的知识产权人才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创造人才、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和知识产权交易人才。
  大学承担着为社会培育和输送人才的崇高使命。当人类社会已经孕育着对各类知识产权人才的巨大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时,以培养适应、支撑和引领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己任的社会主义大学,自然就应当义不容辞地、前瞻性地提出自己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规划及方案,切实加强高端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需要变革我们的财富观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我国大学主动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积极性,首先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财富观念的根本转换,坚持用新的现代财富观取代旧的传统财富观.我国两千多年的农耕经济,铸就了国人偏重有形物质资产的传统财富观。如汉语中的“富”字,上部为“宝盖头”,是房屋的象形;中部“一口”,是男丁劳动力的代表;底部的“田”,则是赖以生存的土地。耕地、房屋、劳动力,堪称农耕社会最重要、也最典型的社会财富,如果这三样财富齐备了,就能自给自足,堪称富户。反之,一个家庭若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又无后嗣劳力,便只能算作赤贫。又如,我国汉语中的“安家”一词,上部均为“宝盖头”(象征房子),下部一则为“豕”(古代的猪字),一则为女(代表妻子)。表明房子、猪、妻子等有形的物质财富,也同样构成了农耕社会国人家庭稳定和生活富庶最重要的财富基础。这种流传上千年的传统的主流财富观念,至今一直束缚着国人的思想,使国人形成了只重视有形物质资产,轻视非物质无形资产的思维定势。可是在工业经济社会中,财富观已开始发生变化,有形资产逐步让位于无形资产。而到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更是确立了以非物质无形资产为主导的现代财富观,无形资产的价格日益高昂。如中外合资合作,外商常只投入30%的资金,却占有50%的股权,进而获取70%的利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虽然只带来30%的资金,但他还带来核心技术、标准,以及管理程序。这些都要作价,形成干股,加上还要用他的品牌、营销渠道。所有这些无形资产,就成为他获取70%利润的资本。又如世界银行于2005年底,正式公布了《2000年国别财富报告》。这个报告以2000年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近120个国家的财富构成基础。全书于2006年初出版,名为《国家财富来自何方?》,企图探寻财富的来源。结果发现,越富庶的国家,有形资产所占比率越低,无形资产所占比例越高。报告称:“此次财富估算最令人意外的,是无形资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被研究的样本中,有近85%的国家,其总财富中有50%以上来源于无形资本。”另据统计分析,论国民的人均总财富,美国是我国的54倍,德国是我国的53倍,其中人均自然资源财产,美国是我国的6倍,德国仅为我国的2倍,人造财产美国是我国的27倍,德国是23倍,但无形资本,美国是我国的99倍,德国竟是100倍。这说明,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差在无形资产财富上。也就是说,他们之所以比我们富,主要富在无形资产财富的积累上。以上这些情况完全可以解释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为什么特别重视非物质的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观念支配行动。今天的中国要真正形成高度重视非物质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人才的良好氛围,自然首先就必须从更新国人的财富观念入手。否则,如果国人的财富观念不发生改变,社会用人单位仍然继续沿用传统的财富观念招聘、使用、激励人才,不能形成对知识产权人才的现实的有效需求,大学加强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便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

(作者系广东金融学院法律系主任、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教授)

  相关稿件
· 鼓励支持依法运用知识产权 2008-04-10
· 国务院会议提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方针 2008-04-10
· 中新签署自贸协定 加强知识产权合作 2008-04-09
· 天津设立首家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 2008-04-03
· 自主知识产权高端变频器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200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