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用塑料袋,众人有话说
    2008-01-18    本报记者:王莉 实习生:尹乃潇    来源:经济参考报

  开场白 国务院办公厅8日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从今年6月1日起,塑料购物袋将不再免费使用,同时超薄塑料袋也有望从公众视线中销声匿迹。政府正在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活方式,环境保护有了更加现实可行的举措。但是这个政策能否有效地执行下去,它对治理白色污染又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诸如此类的问题引起社会热议。

不仅仅是“超市塑料袋收费”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的这份通知,不仅仅是“超市塑料袋收费”,它对严格限制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提出六大主张:
  一是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二是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三是加强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监督检查;四是提高废塑料的回收利用水平;五是大力营造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的良好氛围;六是强化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责任。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每年都要生产、销售和使用大量塑料购物袋。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该通知的出台是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源头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塑料购物袋使用,引导公众科学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对此表示赞赏,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说:“这是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决定,突显出治理塑料袋污染的国际趋势。”他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其治理塑料袋污染的决定对亚洲乃至全球都可能产生影响。

多数民众支持新规定

  这个政策的出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互联网上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70%的民众都支持这项政策的出台。
  记者也分别对购买物品的顾客进行了随机采访。接受采访的市民中,大部分都表示拥护这个政策。
  在沃尔玛超市宣武门店购物的张女士的一番话具有代表性,她说:“政府早该出台类似的举措减轻由塑料购物袋带来的白色污染,因为塑料袋对环境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
  但是记者也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在沃尔玛超市宣武门店购物的王小姐对这项政策表示可以理解,但她却认为接受起来有难度:“毕竟塑料袋为消费者购物提供了很大方便。”
  在好邻居连锁超市月坛北街店买菜的毕大妈也与王小姐持相同观点。毕大妈说:“只要塑料袋价格合理,我肯定还是会买的。超市的塑料袋一般都很厚实,回家了还可以继续当垃圾袋用。如果没有这些塑料袋还得另外花钱买垃圾袋,那些买来的垃圾袋都很薄,没有超市的袋子好用。”
  正在国华商场超市购物的黄先生表示,他经常使用家乐福购买的购物袋来超市购物,很方便,也为环保出了一份力。可是有时候去超市买东西并不是事先计划好的,那就必须使用塑料袋了。另外,他认为今年6月1日塑料购物袋实行收费制度后,塑料袋的定价问题值得商榷。

关键是找到好的替代品

  中国塑协塑料再生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董金狮表示,根据日、韩、法等国家的经验以及中国国情,我国实施塑料袋收费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望减少2/3。
  但实际上真能达到如此效果吗?
  从随机采访的情况看来,有偿使用塑料袋也许并不能十分有效地遏制公众使用塑料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塑料袋的造价本就不高,即使收费花费也不会很高,属于公众可以承受的范围。而比起塑料袋给购物带来的方便,公众一般来说还是会选择付费使用塑料袋。
  没有人不愿意支持环保,但是为什么人们在明明知道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的情况下还要使用呢?这是因为塑料袋在其作为购物袋这一功能上的确是物美价廉,它便宜、轻便、还不渗漏。这一优点是菜篮子、布袋都无法比拟的。没有替代品,就无法解决塑料袋的使用问题,哪怕收费,该用还是得用。
  业内人士表示,治理白色污染,要加强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将这种意识具体落实到一点一滴的行为习惯中,比如不用或少用塑料袋;另外,在对塑料进行降解、回收等环节上还要加大科研力量,用更好的科技手段减少白色污染对环境造成的伤害;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加紧进行技术研发,研制出能替代塑料袋的环保产品。只有多管齐下,白色污染问题才有望得以根本解决。

    [背景链接] 外国的经验

  早在上世纪70年代起,德国超市就开始有偿提供塑料袋,售价每个10到15欧分,但是德国并不是强制执行,也有一些商家仍然在无偿提供塑料袋。
  近日,德国一位环境官员就表示,德国现在和以后都不会考虑禁用塑料袋。因为在德国使用的塑料袋本身就是环保型塑料袋。此外,德国较完善的物质循环再生体系,使塑料袋可以100%的回收和再利用。
  1991年开始实施的《包装法》也为德国遏制塑料袋消费起到重要作用。根据这部法律规定,在德国,商品的制造商、贸易商和进口商必须承担商品包装以及回收再利用的费用。其中,回收成本最高就是塑料袋。因此,德国的商家最不爱用塑料袋来包装商品。
  在孟加拉首都达卡,购物场所使用的都是免费的牛皮纸或麻布袋。除了在自由市场会提供少量塑料袋之外,在超市绝对没有它们的身影。这源于2002年3月该国的一道禁令——关闭315家生产塑料袋的工厂。在实施这项禁令以前,首都达卡的950万人每天要消耗1000万只塑料袋。禁令使塑料袋的用量减少了90%。
  自2007年4月18日起,新加坡国家环境局规定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三为非强制性的“自备购物袋日”。在这一天,鼓励全国公众自备购物袋,或者向商家购买环保布袋,若索要塑料袋则须付每个0.1新元(约合0.5元人民币),这笔钱将捐给新加坡环境理事会作为环保活动经费。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即使在百姓环保素质较高的新加坡,也只有10%左右的市民支持彻底推行自备购物袋及有偿使用塑料袋。
  然而,也有失败的例子。爱尔兰自从2002年起收取15欧分以来,人均每年消费328个塑料袋降到21个。可是最近,这一数字正在逐渐反弹。对于爱尔兰民众而言,15欧分毕竟不是什么大的负担。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

    [背景链接] 何谓“白色污染”

  收费塑料袋的话题之所以引起人们的热议,实际上是“白色污染”造成的危害所引发的社会共鸣。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的称呼。从专业角度说,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据2006年11月4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国内首个《超市节能问题报告》称,我国快速消费品零售全行业每年消耗的塑料袋数量约为500亿个,消耗资金约50亿元。另外,每生产一吨塑料,需消耗三吨石油。

  网友之声

  ■ 终归是素质问题,素质高,没有随手扔垃圾袋的习惯,怎会产生白色污染。

  ■ 既然有害,就应禁止。掏钱消费塑料袋同样会造成污染,同时还加重了群众的消费。政府应该要求所有商家为消费者免费或廉价提供可降解的包装袋,同时倡导消费者使用自己的篮\袋。

  ■ 为什么不学习外国,用纸袋呢?

  ■ 坚决支持少用不用塑料袋!向外国学习用布袋。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此举提高国民的环保意识啊。

  ■ 塑料袋如果是破坏环境的万恶之源,那就应治本,应该停掉污染塑料的生产,彻底根治源头。

  ■ 不仅仅是购物袋,看看商店的食品、饮料、药品及其他物品的包装,多少不是塑料制品?解决白色污染,要建立回收机制。

  ■ 电灯大量进入人们的生活,谁还会用煤油灯呢?要想解决塑料袋污染问题,应该先有一种更为先进的替代品,那样谁还会用塑料袋呢?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

  ■ 单纯依靠塑料袋收费很难起到促进环保作用。必须建立回收再生机制才是根本办法,就像酒瓶一样,有偿回收,塑料袋就不会到处扔了。(摘自新华网)

    [大家谈] 相关措施需跟进

  公众购物用塑料袋,图的就是一个方便。商家免费提供塑料袋,与顾客购物所获利润相比,成本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塑料袋广泛流行的原因。
  因此,有偿使用塑料袋,可以作为禁止使用塑料袋的一个过渡阶段。而最为重要的是为禁用塑料袋提出有效的跟进措施。
  一是推广使用环保袋。媒体报道,厦门家乐福卖场劝说人们“向塑料购物袋说再见”,消费者只需花四点九元人民币,即可获得一个可重复使用的绿色环保购物袋。厦门的作法值得推广。政府在这个问题上要有所作为,不妨对制作绿色环保购物袋的厂家予以必要的投入,以成本价销售给公众,让公众养成使用绿色环保购物袋的习惯。
  二是科研单位要抓紧研发无污染的新型包装袋。即使有了可重复使用的绿色环保购物袋,但购买众多商品还需要分类包装,谁愿将食品和灭蚊剂同时放到袋子里?分类包装没有环保袋,人们还是要用塑料袋。
  三是大力提倡使用菜篮子。塑料袋何止在超市,还大量出现在菜市场。现在许多人买菜已经早就与菜篮子再见了,各类菜蔬装在了大大小小的塑料袋里。因此,大力倡导使用菜篮子意义重大。
  四是加大环保公益宣传的投入。能否让自觉不用塑料袋的环保意识在公众中扎根、开花、结果,扎实做好宣传舆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城市的繁华地段各种商业广告林立,而很少看到宣传环保的公益广告。也应给环保公益宣传一席之地。同时对各类媒体也应做出规定,要求媒体为环保等公益宣传提供一定比例的宣传资源。(杨金溪)

  相关稿件
· 塑料袋国家标准计划在今年3月份完成制定 2008-01-15
· 浙江一个山村的“无塑料袋”之梦 2008-01-14
· 收费的塑料袋就没污染了吗? 2008-01-14
· 塑料袋将告别免费时代 2008-01-11
· 【小贴士】如何区分有毒无毒塑料袋 200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