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家乡的“韶山潜力”
    2006-12-26    新华社记者:龙胜东 苏晓洲    来源:经济参考报
    前些日子,一位湖北游客特意来到韶山乡韶山村村民毛民生家,“来看毛主席家乡的农民过什么日子”。见到水泥路通村到组入户、农舍是漂亮的楼房、毛民生家喝的是洁净水、烧的是沼气,村民的汽车、摩托车进进出出,这位湖北游客羡慕不已。
    在毛泽东诞辰113周年前夕,记者在韶山采访时了解到,“全国共建韶山”活动正在促使伟人故里发生沧桑之变,但要充分发挥韶山经济、社会的巨大潜力,还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和韶山市有关资料显示,今年1至11月,来韶山的游客达到2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
    旅游经济的发展,使韶山一举跨入湖南省县域经济10强,在韶山乡及周边乡镇,群众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韶山市银田镇三华村党支部书记肖佳仁诙谐地将其总结为:“大多数村民实现了‘四个开关’:出门打摩托车、汽车开关;进屋打电灯、电视、电脑开关;煮饭打沼气、液化气开关;用水打自来水开关。生活面貌基本上是‘田里优质稻,塘里鱼儿跳,栏里猪睡觉,山上牛羊叫,三华人儿笑’。”
    韶山市委书记杨广认为,韶山经济发展,与国家、湖南省及外省市“共建韶山”力度越来越大密不可分。
    自去年6月以来,国家各部委、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湖南省政府及省内各市州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韶山建设,启动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1号工程”“红色旅游工程”“五个示范工程”等,都直接推动了韶山经济社会的繁荣。
    但也有一些研究韶山经济发展的专家认为,“韶山潜力”目前还未能充分发挥。统计数据显示,韶山旅游资源整体效应不强、利用效率不高;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游客达28万人次,门票收入只有423万元。2006年,来韶山游客人均消费只有120元左右,而一般风景名胜区往往超过500元。
    专家们认为,基础设施薄弱、旅游内容相对单一是韶山“留不住人”因而也难以做到“旅游立市、强市”的软肋,因此,还需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以便创造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