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气难抵挡 再下一碗阳春面
    2006-12-15    赵晶    来源:经济参考报
    北京天冷了起来,裹衣缩头搓手下班回家。忽的,街头飘来久违了的阳春面味道,嗯,是记忆中的味道。
    小时候,每到冬天,晚饭吃饱,可到了九十点钟总还耍赖想再吃点什么,这时父亲总是下厨给我做上一小碗阳春面。前后费时也不过10来分钟,但吃“独食”的感觉特好。
    回忆中的香气实难抵挡。一般来说,我家做的阳春面,无非是煮熟的挂面加上搁了盐、味精、酱油一冲的清汤。可当父亲舀上一小勺猪油,撒上一把青蒜叶子,再轻轻一搅拌,顿时香气充满整个房间。
    我们家的阳春面肯定不像地道上海人家做的那么秀气,可能和父母年轻时候在西南支边有关系。所以后来我回上海吃小饭铺里做的撒上切得细细葱花的那种阳春面,反而觉得不够香浓了。
    有美食家深情回忆曾经吃过的阳春面:用猪骨、虾脑、火腿吊出来的白色高汤、一把龙须面、一层碎碎的小葱葱花……白汤白面浮着绿色的点缀,想想就美。可总觉得那是饭店里面配着金碗银器,精致无比的小点心。更多的普通人家的面条是和我们家的差不多,没有这么多讲究,偶尔有头天的剩菜做个浇头,就很高级了。
    最简单的东西,往往最难做。和家家都会做的蛋炒饭一样,阳春面的“技术含量”不算高,奢侈一点的用肉汤,简单一点的用酱油汤。
    但几乎每碗阳春面都不完全相同。在日式餐馆吃过被叫做“骨汤拉面”的面条,端上来一看,嗨,不就是加了两片叉烧肉的阳春面嘛。但日式的阳春面做得确实比上海小饭馆的要精致许多,再配上一碟小菜,碗边架个小汤勺,碗里面条只有一点点,非常秀气。据说日本人吃拉面还讲究喝一口汤、吃一口菜、再加一筷子面之类的“节奏”,这就不是很清楚了。一碗面条吃下去,胃满足了,心还是不满足。家常的东西变得精致起来,就如同隔壁家的黄毛丫头突然倒饬成了白领丽人,好看是好看了,却再不敢拍着她脑袋说“姐带你买糖吃”了。
    像日式拉面那种有浇头的面条,是阳春面的“升级版”,俗称浇头面,望文生义,也就是在阳春面上面盖一碟小菜。常见的浇头面有大排、小排、素什锦、雪菜肉丝等,一般都是事先做好了,要用的时候舀到面上就可以了。
    小时候也很盼望能吃到这样的面条,但家里做的几率很少,自己又不敢擅自上饭馆。那时大人教育我不要去饭馆吃饭,说自己不做饭的人都是坏人,所以到饭馆吃饭的人自然是坏人喽,为了不当这个“坏人”,到大学毕业之前,我似乎都没有怎么下过馆子。
    那么嘴馋了怎么办呢?万能的方便面及时出现了。这种冲泡方便,有浇头有调料的简易阳春面,在高中时候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每天的午餐都是一包“康师傅”。这种营养结构可想而知,可我居然还是长胖了。
    “康师傅”被我吃得反胃了之后,又有其他方便面跟进,大学食堂那么难吃,如果没有这些宝贝,大概得饿死在宿舍里。
    现在生活在北方,面条早就不是稀罕物了,想吃就吃。说实话面条质量也比南方的要好,但用家传阳春面的配料搭配起来反而不好吃了。以至于每次回上海,我都要求父亲再下一碗阳春面,吃完了感觉那才是真的回家了。
    其实阳春面的做法并不复杂,怀念的,无非是那埋在热气腾腾的面条中间深沉和不求回报的爱。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