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育 明年农村中小学生将全免学杂费
    2006-12-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教育部部长周济日前表示,明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还要完成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和全国农村远程教育系统。据了解,免除学杂费将惠及全国农村近1.5亿名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后,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贫困寄宿生可减负500元。

【各方观点】

【燕赵都市报】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的思考[毛建国]
   
对于农村家庭,尤其是那些单纯依靠土地生活的农村家庭来说,不啻为一笔“巨款”。这笔钱,可以让他们多买两袋化肥,可以给一家老小添件把衣服。事实上,这一政策的最大价值,倒并不在于省了多少钱,而是体现了中央对农村、对农村教育的关心和重视。 [详情]

【北京青年报】但愿“学杂费全免”不要设门槛[作者:王军荣]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这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作为农村的教师,尤其感到高兴,以后因学费而失学的学生将大大减少。当然,好政策还要严执行,能否使这项政策扎实地落实下去,我们还需要拭目以待。我担心的是有人将人为地提高全免的门槛,那些外出的农民工子女能否也能够享受全免。我这样想并非是杞人忧天。 [详情]

【三秦都市报】学杂费全免:好政策还要严执行[张红蕊]
    人们为这项好政策出台欢欣齐唱的同时,也更期望一系列相关保障机制的同步运作。因为好制度还要严格执行,好想法更要好辅佐。否则,再缜密的条例,再细致的法规也会沦为“文字游戏”甚至“制度秀”。 [详情]

【光明观察】对农村中小学生全免学杂费的另类思考[冀者]
    反观现行的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它的初衷虽好,但政策设计却依旧抱着户籍与利益相捆绑的老思路,即利益跟着户籍走。只不过以前享受各种特权的是城市居民,而此次享受免杂费待遇的却是农村居民。说白了,依旧是城乡两张皮,并没有做到“统筹发展”。政策是个无形的指挥棒,在它的指挥下,许多困难城镇居民“非转农”潜流暗涌实在不足为奇。原因很简单,它与前些年各地农民千方百计办“农转非”如出一辙。 [详情]

【济南日报】面对好消息欣喜更要冷静[邵显亭]
    对农村中小学学生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这是国家对农村、对农民“反哺”的另一项重要措施。不过,笔者认为,我们对教育部长透露的“信息”要欣喜,更要冷静。目前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是,一提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些地方的反应就是农民住房的规划设计,没有在教育等方面表现出更为长远的眼光。说严重一点,这仍然是一种政绩观影响下的投机行为。所以,无论是教育部长透露的信息还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都只能是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几个步骤,我们还要看更多的“实际行动”,希望基层官员接下来能真正读懂国家教育决策里传递的信息,能真正数清楚法律条文中写了几项“不收”,别“一不小心”把“义务”两字弄得面目全非。 [详情]

【新华网】农村教育既要“少取”更要“多予”[毛建国]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落后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少取”是不够的,同样需要“多予”。从“多取”到“少取”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从“少取”到“不取”也必将成为现实。但我们更期待着中央和地方从“多予”上对农村教育予以更多重视! [详情]

【华夏时报】学杂费全免不能忽视民工的孩子[朱绍华]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现在这项全免学杂费的政策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契机,笔者认为实行这项政策应该注意不能以城市和农村这两个“宏观”的词汇来区别,既然是国家的政策就应该让所有户口在农村的孩子都能享受到。这样不仅能提高农民工孩子的入学率和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工是一种关怀,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也是有巨大作用的。 [详情]

【大众日报】全免学杂费 信任来自执行力[作者:王旭东]
    “信任危机”是个危险的信号。社会处于转型阶段,如何凝聚民心显得尤为关键。解决民众的“信任危机”问题,实现万众一心,除了制定各种惠民政策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政府的执行力。政府执行力与政府公信力成正比,执行不力必然产生“信任危机”。全国农村小学初中明年全部免收学杂费的政策能否在每一个地方都落到实处,将考验有关部门的执行力。
[详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