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不支持“国进民退”只是表象
    2010-08-02    作者:韩哲    来源:北京商报

    据媒体报道,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统计数据并不支持“国进民退”的说法。
  关于中国经济近些年是否出现“国进民退”的争论,国家统计局的做法很简单:让数字说话。然而,数字“掺水”、“跑偏”在国内却不是什么新鲜事,由此也带来了数据的可信度下降。比如,据媒体统计,近期全国29个省区市公布的GDP数据之和为18.01万亿元,高出此前公布的全国GDP17.28万亿元,高出部分达到近8000亿元之多。因此,“不可信”的数字并不会让统计局的表态硬气多少。
  更重要的是,有时候,数据只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表现不出一个动态的趋势。“国进民退”并不是凭空杜撰的,比如多省出现的收编民营煤矿、民营小航空公司的纷纷折翅,以及去年的4万亿元大多流向央企、国企。在多个行业都出现国有企业依靠政策攻城略地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表现仍优于国有企业,只能说明民营经济的旺盛生命力,而不能说明国有经济有多么的“委曲求全”。上述统计局负责人指出,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生产同比增长17.7%,而非国有企业增长18%,私营企业增长20.8%。由此,非国有经济发展快于国有经济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组数字原意是为“国没有进、民没有退”辩护,可是我们却看到另一种景象,正如阿里巴巴主席马云在今年早些时候就曾说过,国企的利润没有民企高,这是耻辱,因为“国家给了国企这么多资源,利润还做得不够好”。
  事实上,我们现在所说的“国进民退”并不是那种比例上谁多谁少的问题,如果说国有经济在比例、增速上完全盖过民营经济,那就不是“国进民退”的问题,而是“越改革越回去”的问题。当前的这种“国进民退”,体现出的是一种国有企业的强势,这种强势不是来自市场上摸爬滚打的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而是一种“政策+垄断”的优势,是国家通过行政、资源、价格、金融、财政等手段,将大部分重要的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给了国有企业,从而导致了许多行政性的垄断壁垒,将民营经济拦在了门外面。新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民营企业在诸多行业遭遇颇多掣肘。
   近段时间,人们挂在嘴边的词语就是“央企不差钱”,用潘石屹的话来说就是“央企不算账”。一方面,自己的地盘民营企业很难觊觎,甚至进来了又被撵了出去,大大小小的“玻璃门”、“弹簧门”礼貌地说“不”,另一方面,在主业之外,央企、国企,无论经济形势好与坏,总是挥舞着钞票本,哪儿有利可图就奔向哪个行业。国有垄断企业把持着要素资源市场,并通过在这方面的绝对优势,对主要在消费市场打拼的民营经济形成压力,这才是我们对于“国进民退”最为担心的事情。

  相关稿件
· 上半年经济数据 预示着什么 2010-07-16
· 章玉贵:宏观决策须防经济数据过敏症 2010-07-16
· 快讯: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会正在举行 2010-07-15
· 恒基投资全面点评5月经济数据 2010-06-11
· 宏观经济数据为何总被“大嘴”泄密 201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