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改方向在于拓展市场机制的空间
    2010-04-20    作者:刘晓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日前,有媒体称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在广交会表示,中美初步达成协议,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基本稳定。紧接着,4月 19日,商务部就予以报道不实的辟谣。
  今年以来,中美双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可谓是针尖对麦芒。近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对人民币发出了强硬的批评——中国以一种低估了的汇率把人民币同美元挂钩,是“有害的全球失衡”背后的一个主要原因。IMF和OECD等国际组织也暗示中国应重估人民币币值。
  就目前而言,市场无能力和空间来真正有效测度人民币汇率的实际均衡位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测度主要基于模型而非市场,因此不难理解为何当前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模型得出大相径庭的人民币低估结论,而这种模型化的人民币汇率估值使得中美在人民币汇率上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但其实,中美双方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人民币均衡汇率值,而是更加市场化的灵活汇率形成机制。
  事实上,目前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柠檬化”已经对市场正常运行造成一些影响,一些国内外投资者压注人民币升值本身而炒作。国际热钱涌入豪赌人民币升值,虽然央行通过提高准备金和发行央票等手段收拢热钱牟利式涌入导致的过剩流动性,但却又产生了一些结构性问题——即当前结售汇制下,带来过剩流动性的要么是贸易部门、FDI投资者,要么是国际热钱,这些都属于权责明确的收益主体;而央行针对银行间市场整体进行的对冲很难精准地从结汇主体手中收拢资金。在金融、电信等要素市场或隐或显的市场准入壁垒下,一些私人部门无法自由畅通地进行全市场配置资金,通过结汇获得基础货币的私人部门则投资于房地产市场等,从而导致了目前物价小涨、资产价格加速泡沫化的典型中式巴萨效应。
  同时,汇率问题对贸易方面的影响不可小视。一方面,市场存在明显的升值不确定性,贸易双方为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而回避签订长期的货款结算合同,这种因“柠檬化”所导致的货款合约短期化不可避免地给双方带来了较高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汇率风险目前业已恶化了中国的贸易条件——进口价格/出口价格走高,加剧了福利的境外流。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当前实际有效汇率的估值,并不能证明中国在“操纵汇率”,汇改的方向在于逐渐改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过度刚性化和降低管制水平,从而使得市场可以对人民币名义汇率据市场和经济状况进行及时的均衡试错和修正。鉴于此,对人民币进行二次汇改,进一步拓展市场机制的运作空间,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市场化,加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如当前可以考虑设法把人民币兑美元的日浮动区间提高到正负1%甚至3%应该是目前走出汇率问题成本最低的选择。
  相关稿件
· 搁置汇改争端应是保尔森明智选择 2008-12-05
· 升值速度放缓,汇改初衷不变 2008-08-11
· 汇改:既要防滞后也要防激进 2008-07-23
· [汇市•2008-05-07]人民币汇率逼近汇改以来高点 2008-05-08
· 汇改两年:回顾与展望 2007-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