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赌球是治表,市场化与法治化才是根本
    2010-02-02    作者:傅达林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足坛扫赌反黑的风暴已“剑指”足协最高官员。
  在网易新闻一项“您如何看待南勇被协查?”的网络调查中,短短不到5个小时就吸引了3万余网民参与,其中近乎60%的网民“期待警方继续挖,肃清中国足球”,30%多的网民认为“终于抓到了大鱼,大快人心”。
  对司法高调介入足坛扫赌反黑,笔者也同样抱有万分期待,这既是整顿足坛混乱秩序的需要,也是落实法治规则的体现。但我也同样认为,这种法律上的整顿或许能带来足坛一时的秩序安定,能否彻底整治已病入膏肓的中国足球,则似乎还是未知数。笔者甚至担心,剑指足协高官的司法惩治,会否也只是一种风暴式的执法,在将相关官员纳入“法网”之后,中国足球的深层问题能否得到彻底的纠治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肆虐足坛的赌球等丑陋现象,其实只是中国足球体制铁幕下的“冰山一角”。而造成中国足坛今日之困境,决非部分官员和球员丧失了体育道德和法治意识这么简单。
  笔者曾在一篇评论中提出,中国足球的诸多沉疴旧病,根子不在于表面上的赌球、黑哨等,而在于一种法治缺失下的“伪市场化”改革。
  一方面,由于市场化的体制改革不彻底,政府一只手将足球业推向市场,另一只手却紧紧抓住不放,由此衍生的“市场行政化”和“行政市场化”怪胎,不仅让足球发展失去了应有的自由竞争环境,而且还因为权力的市场化运作而产生大面积的违法犯罪现象。另一方面,在推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对权力的法律规制与约束并未引起应有重视,使得市场化背后的权力推手缺乏必要的法治监督,既使得行政化操作和腐败空间过大,反过来又助推了改革方向的市场化变异。
  所以,对于处在改革关键点上的中国足球,我们不难发觉其问题的关键,一种欲放手而又不能的半截子市场化,一种缺乏法治保障和监督的体制环境,都让权力腐败其间,一旦司法无暇顾及就势必滋生祸端。
  针对上述症结,对违法犯罪人的惩处固然是重塑法治权威的必然步骤,但却并非根治病灶的最终药方。再有力的司法介入也只能起到一时的“疗毒”之效,而治本之策乃在于提高足球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和自治水平,同时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规范,将足球行业管理纳入法治轨道,辅以严密的执法监督和司法救济。如此,方可以市场化竞争刺激足球发展的活力,以法治化运作确保足球体育竞技的公平。
  以往,我们或许意识到体育体制改革的市场化不彻底之弊端,但对于市场化过程中的法治机制尚未形成可行性方案。良好的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良好的市场体育也必须是法治体育。如果缺乏法治的护航,市场化的足球竞技势必产生秩序失范、腐败蔓延等不良现象,甚至也会出现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警示的“权贵资本主义”倾向。而法治权威的生成,显然不是抓一两条触犯法网的“大鱼”就能达致,也远非足球领域的“自家私事”。
  总之,无论是对中国足球还是整个体育事业,只有彻底的市场与健全的法治,才能从根本上驱散运动场上的阴霾,确保竞技体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关稿件
· [议事坛]“影响性诉讼”推进法治中国 2010-01-20
· 做一只法治征途上的蜗牛 2009-12-31
· 公正依赖“第三方”是法治的悲哀 2009-11-17
· 网民认为中小企业法治环境一般或不好 2009-10-09
· 低碳经济更是法治经济 200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