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重大变化信号 流动性或即将见顶
    2010-01-19    作者:周子勋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央行最新发布的去年1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68%,增幅比上月末低2.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0万亿元,同比增长32.35%,增幅比上月末低2.28个百分点。M1和M2增速之间的“反剪刀差”,比上月末缩小了0.22个百分点。
  从历史数据来分析,年末信贷投放量都比较少,但是与以往的历史年份相比,这个信贷投放的增长速度依然是较高的,市场流动性依然较充足。从货币供应量的走势来看,自2009年9月M1创出新高,增速年内首次超过M2,“反剪刀差”形成开始,M1位于M2上方已运行了4个月,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的企业经营活动持续活跃,工业利润增幅重新回到一个较理想的增长时期。而整个四季度以来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持续保持上升,显示出我国的整体经济在快速回升。
  自央行在去年年底实施了一系列微调政策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速在放缓,而 12月的M1和M2增速之间“反剪刀差”的缩小,或意味着流动性即将见顶,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个重大变化。而随着近期在管理通胀预期的警示下,央行连续提高了央票发行利率,预计随后几个月M1和M2的增速还会小幅回落。结合我国的投资形势,按这个速率,估计在今年3月 “反剪刀差”走势就将结束。这也将反映出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走势。
  2009年下半年开始微调信贷,从而使得货币政策进一步趋向于中性的走势。可以预期, 2010年的货币政策将会更进一步走向中性。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稳定经济等2010年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四大目标,对于当前市场的通胀预期管理是很明确的,稳定经济发展的目的会在很多场合下得到落实。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将会在一季度进一步有所加快。
  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来看,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有了进一步的转变。来自海关总署最新的数据显示,2009年12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进出口总值24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2.7%,环比增长16.7%;其中出口1307.3亿美元,同比增长17.7%,环比增长15%;进口1122.9亿美元,创造了月度进口值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5.9%,环比增长18.8%。我国外贸出口结束连续13个月的下降局面,实现自2008年11月以来首次正增长。尽管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在不断增加,但是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需求的恢复,我国出口也将实现增长。
  环视目前全球央行的货币执行情况,虽然在去年12月结束的全球主要央行议息会议上,谋求退出政策的国家在增加,但是主要大国的央行依然维持前期的政策。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好转,各国应对通胀的措施的表现已有了显著的差异。美联储虽然宣布继续维持其历史低利率政策,但随后却推出一系列针对流动性的管理措施,而且还明确表示了对通胀的担心。我国随着经济回升态势的进一步加快,再加上房地产等行业的持续高涨,也使得市场的通胀预期进一步抬头。为稳定市场,央行近期实施了大量的回购措施,在提高央票的发行利率同时,首次提高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利率。这其实也是央行货币政策进一步走向中性意图的一个鲜明标记。

(作者系北京安邦咨询研究员)

  相关稿件
· 央行今年力争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 2009-01-07
· 货币供应与GDP挂钩的政策寓意 2008-12-17
· 央行: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5.02% 2008-11-13
·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 货币供应量M1增速走低 2008-06-27
· 央行: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继续反弹 2008-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