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价涨量跌是谁的危险信号
    2009-10-14    作者:徐冰    来源:成都商报
  鉴于“金九银十”破灭以及自7月份出现的“价涨量跌”现象,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在其发布的“房地产行业价涨量跌现象探析”报告中指出,“价涨量跌”问题可能是个危险的信号,没有实体经济复苏和适当的调控政策应对,房地产行业会走向一个更危险的极端。报告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当前泡沫化的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针对房地产市场过度投机的问题,出台系列强化政策。
  报告的主张其实并不新鲜,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日前在其署名文章中就指出,必须建立分层次供应的住房体系,鼓励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而在“价涨量跌”现象初显之时,即有调控的建议出现。目前的调控动议,不过是对某些既成事实的重复而已。就在最近,上海和南京已经启动了针对二套房以及二手房的调控措施。这一切其实都表明,对所谓的“价涨量跌”凸显的房地产泡沫,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该不该调控,而是调控已经开始。
  大体而言,笔者对国土部上述报告的立论基础是赞同的,在实体经济复苏尚不稳固之时,信贷投放过于流向房地产,房价飞涨不仅促使投机,而且会对个人以及地产、金融行业带来系统风险。就此,调控从逻辑上有其合理诉求。问题在于,针对房地产宏观政策的转向之快,不仅本身即鲜明凸显出机会主义嫌疑,而且愈发暴露了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其实并没有形成保障地产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成型的政策框架。
  正如同对股市的挤泡泡,所谓的信贷“微调”居然弄成了8月份的暴跌。当然,房地产的特殊利益格局,决定了对其调控不可能出现如股市一般的大起大落,但是,调控政策的快速波动,无外乎明确表明,房地产行业是一个不让大涨也不让大跌的行业。如此给人的强烈判断则是,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几乎是一个有政策保障的无风险买卖。
  在一个不短的时间内,中国的房地产仍然有强劲的升值潜力。这一点,从“地王”频现国企的身影,以及已经开通保险资金进入地产业的渠道即可得出结论。这算不算是一种基于政策兜底的逐利行为?由此,所谓大量信贷流入房地产而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实在并不是很难预见的情况。原因自然无他,全在于房地产良好的资金流动性以及升值前景。
  基于现实的情况,针对整个地产行业以及房价,政策调控显然未必是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政策的行政逻辑以及行政的价值取向。
  相关稿件
· 险资涉足房地产利大于弊 2009-09-27
· 房地产和出口是四季度拉动经济看点 2009-09-24
· 重庆:房地产联建招商项目进行产权交易运作 2009-09-23
· 中投再“掘金”房地产 2009-09-21
· 深圳今年前8月房地产投资降8.6% 200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