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握“3000美元”机遇关口
    2009-09-08    本报记者:杨玉华 周伟 王志 于俭    来源:经济参考报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冲击,专家建议,我国应强化危机意识,抓住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战略机遇,尽快制定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中长远规划,加快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中国特色养老服务模式,建立与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老年福利制度。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刚过1000美元,与发达国家大多在人均GDP达5000至10000美元时进入老龄化社会相比,“未富先老”一直被视为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显著特征,长期左右着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规划。
  “然而,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2008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2698元,超过3000美元,居民储蓄存款超过20万亿,过去‘未富先老’的认识已经落伍。”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认为,当前应充分抓住战略机遇,将老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订养老事业中长期发展纲要。积极完善公共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各地的社会福利特别是养老保障与服务业的财政支持机制。
  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比如,规划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发展老年福利院、老年公寓、老年文化活动中心等社会急需的为老服务基础设施。针对老年人群的不同需求,完善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政策措施。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高菊兰认为,居家养老服务相对机构养老服务投入省,资源利用率高,覆盖面大,适合于绝大多数老年人需求,吻合于中国传统文化,是破解我国养老服务难题的重要途径,应当是政府推进为老服务的着力点。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是近年来我国大力探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作为全国老龄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上海近年来大力探索“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相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街道社区培育发展老年日托机构、社区助餐点、为老服务专业队伍,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人提供助行、助餐、助浴等全方位照料服务。
  武汉市民政局副局长刘友华认为,随着高龄病残老年人的增多,养老机构床位数需求量愈来愈大,尤其是对护理型床位的需求。当务之急首先解决政府承担的保障对象的养老服务问题,其次,需要引导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可以通过床位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措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各级财政也要安排相应的扶持资金。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陈传书建议,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建立无保障老年人的护理生活补贴制度,提高保障覆盖水平。如果这一制度得以普及,那么目前全国8000万尚在制度保障之外完全依赖自我保障的老人将得以老有所养。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曾庆敏说,我国1996年施行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存在条款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使权益保障法中的一些原则条款具体化,对不赡养老年人、虐待老年人的行为,在法律上给予谴责和制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制定颁布《老年人福利法》等一系列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规。
  相关稿件
· 近万亿元养老产业亟待激活 2009-09-08
· 奥巴马新政帮民众养老 2009-09-07
· 中年丁克家庭“5年3阶段”投资基金备养老 2009-09-04
· 委员呼吁养老金标准挂钩GDP 2009-09-03
· 1亿老人怎么养老 200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