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定价机制能否一步涨到位
    2009-06-30    杨青    来源:北京青年报
    记者了解到,调整后国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均价分别为7530元/吨和6790元/吨,分别上涨8.66%和9.69%。上周四,美国最大炼厂埃克森美孚公司在得克萨斯州的炼厂因故障关闭的消息爆出后,国际油价暴涨了4%,再次重返每桶70美元上方。
    这样的价格狂飙在逼近调价基准线(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当口,显得格外敏感而备受关注。根据发改委今年5月8日对外公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规定,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
  根据易贸资讯的监测数据显示,从5月29日至今连续22个工作日内,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连续移动加权均价较上次调价期涨幅已经高达19.43%。耐人寻味的是,早在本月上旬,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不及十天,高盛就出具报告称国内成品油价格在7月初将再度上调8%至9%才能使中石油7月份的毛利率平均达到每桶8美元。
  无独有偶,昨天,瑞士信贷发布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已接近中国政府考虑对成品油价格调整的22个工作日基准线。相信在原油价格未突破每桶80美元时,发改委将会继续根据原油价格对成品油价格作出调整。报告同时指出,中石化在过去两个月的股价表现逊色于中石油,主因在于6月初的成品油调价幅度不太理想,与现实油价上涨幅度存在较大空间。
  一周前,另有几家投行也不断发布报告称,国内成品油价格有上涨空间。在“涨声一片”中,昨天的大盘也给了人意外惊喜。接近收盘时,石化双雄临门一脚,突然发力,令沪指直逼3000点,收报2975.31。可以想见,上调成品油价格对于提升两家公司股价起了积极正面的刺激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前两次的成品油价格上调可谓和风细雨,在调整成品油价格幅度时政府考虑了多方面因素,距离实际的“与国际价格接轨”尚有较大距离。这样的“价格滞后”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缓冲消费者对价格上涨的敏感神经,但若国际油价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走高,国内成品油价格恐面临不断上调的风险以及消费者是否能够接受如此密度大幅上调的心理预期?
  实际上,从5月29日至今,在《管理办法》规定的对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连续22个工作日基准线上即时调整成品油价格,也显现出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急迫”差距。倘若国际油价在随后不到22个工作日里持续“高温”,甚至飙高至每桶80美元、90美元,在投行与石油供应商、经销商的合力“高捧”下,国内成品油价格每一次是否调整到位就显得至关重要而牵动消费者神经了。
  相关稿件
· 油价跌破70美元 国内成品油调价变数加大 2009-06-24
· 成品油产量5月实现今年以来首次同比增长 2009-06-23
· 国际油价攀升国内成品油价格何去何从 2009-06-23
· 6月底将再现成品油调价时间“窗口” 2009-06-16
· 成品油批发价又逼超限 囤油再起 2009-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