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金融监管需立足本国国情
    2009-05-18    社论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如何建设稳健的国内金融市场、金融体系,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提升金融监管水平,这是2009年陆家嘴论坛的核心话题之一。
  在此次陆家嘴论坛上,以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阐述了我国银行业得以“独树一帜”的监管做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则从反面发出告诫:“美国金融体系已经失败了,中国应该吸取教训”。
    有效的金融监管是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根本保障,正如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所称,有监管的、透明的资本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次陆家嘴论坛的众多与会者,对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构建全球及各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有建言。而这一命题,也是中国金融监管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求索的。
  近年来,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使得金融监管全球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这一轮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有学者甚至呼吁,“我们需要全球金融监管机构”。G20去年华盛顿峰会和今年伦敦峰会的两次宣言,也对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标准作出了大胆的勾画。
  不过,无法否认的是,全球金融监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难度是多方面的:首先,具体该由谁来承担全球监管者的角色?无论是金融稳定论坛(FSF),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目前恐怕均难当此重任;其次,全球金融监管的法律、会计等标准的建立,以及为各国所接纳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背后所体现出的美国、欧洲和新兴市场三股力量之间的博弈,更是短期内难以达到均衡。
  尽管全球金融监管的远景短期里难以成为现实,不等于眼前就缺少了加强金融监管的智慧。此次陆家嘴论坛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和选择了一些基本的风险监管的理念和最佳实践,并认真结合和运用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的实际,才赢得了今天中国银行业难得的稳健运行与局面。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则认为,正确的金融稳定模型是监管者、央行和财政部的三方合作机制。
  从实践情况来看,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给金融监管带来的影响,首先是全球金融智慧的汇集,譬如,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0年网络泡沫之后,监管体系和会计标准进行了重大变革。其次是双边监管合作的兴起,以及各国监管经验的借鉴,如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已经和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协议或备忘录。
   吸取危机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国内金融监管体系无疑仍是当下各国的重要使命。就中国而言,在金融监管方面必须要告别唯“美”主义。正如斯蒂格利茨所言,美国不仅是出口“有毒”的抵押,而且出口那些失败了的监管体制。当然,如此激进的提法,也并不表明美式金融监管体制就一无是处。这里的关键,是要正视美式监管的教训的同时,也要吸收其可取的地方。
  无疑,借鉴全球智慧是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必然选择。在此次危机爆发后,美国财政部在其发布的《现代化金融监管架构蓝图》中,充分借鉴了英国的伞状监管模式、澳大利亚和荷兰的“双峰模式”,提出了未来理想的“目标监管模式”,而在具体实施架构上则体现出一种混合模式。推人及己,中国的金融监管的进一步完善也需要借鉴更多国家的经验与智慧,而不能把目光局限于几个所谓的发达国家。
  需要看到,金融监管在实际构建、演进过程中一直被深深打上了一国国情的烙印。譬如,美国此次危机中暴露出的“双重多头监管体制下的缝隙”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来自于美国的联邦体制,而英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一直非常强调自律监管,则因为其深受绅士文化的熏陶。对一个国家来说,找到与本国的政治体制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相匹配的金融监管体制才是最重要的。对于中国而言,同样如此——借鉴全球智慧,立足本国国情是进一步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关稿件
· 全球金融监管体系不应忽视大宗商品交易 2009-04-14
· 美重大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引发震动 2009-03-27
· 央行表示:需要进一步改革国际金融监管体系 2009-03-27
· 英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绘制详尽“路线图” 2009-03-20
· 美政府拟加强金融监管 美联储将手握大权 200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