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仍需加力
    2009-04-15    如一    来源:经济参考报
  春天总能给人带来新的希望。随着天气的转暖,最近陆续公布的经济数字也让人们对经济回暖产生不少憧憬。针对诸如企业家信心提升、企业景气降幅收窄、楼市小阳春、股市节节攀高等“利好”消息,不少乐观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已经告别冰点,将呈现底部回升。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回暖不代表复苏。经济数据喜忧参半,说明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困难仍有不少,保稳定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消费并未收到预期效果,显示以投资拉动内需的经济刺激政策尚有很大调整空间。如果即将公布的3月份CPI、PPI数字双双维持负增长,那么期待中的所谓第二轮经济刺激方案,就应当转向以促消费和保民生为主。
  的确,尽管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不少回暖迹象,但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样突出,实现全年增长8%的任务十分艰巨。而全球金融危机何时见底,至今是个未知数。以往作为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的外贸出口在短时期内恐难恢复到正常水平,单纯靠政府投资拉动,显然难以完全实现有效扩大内需的目标。因此要尽快稳定经济,必须在启动民间投资与消费上再下功夫。
  是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让我们真正认识到扩大内需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作为应对危机的措施,一些鼓励和促进消费的政策在过去半年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市场效果。比如由商务部等推动的家电和汽车下乡,对拉动农村市场消费就生产了很大影响。降低汽车购置税和燃油税调整等措施,则带来汽车市场销售的火爆,让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瞩目的一大亮点。此外,牛年春节期间各地政府采取发放旅游、购物消费券等办法,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节日消费的增长。
  但是必须看到,虽然经过了一年多,金融危机仍在朝着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方向演变,实体经济正在受到明显侵袭,欧美国家还在忙于救市,所谓复苏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在我们国内,相当多的企业经营依然处于比较困难的状况,尤其是当前社会就业矛盾相当突出,市场面临通缩危险。对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不能不给予足够的重视。
  当然,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想一蹴而就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所有问题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因此,有关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必须根据客观形势变化作出适当调整,而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短期和表面阶段。借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压力,重新审视我国经济发展中不适应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部分,进一步制定有利消费增加的政策,形成消费与生产良性互动的长久机制,应该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客观地讲,去年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的确给保持多年高速增长的我国经济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但是即使没有这场金融危机,我们主要以投资和资源消耗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究竟能维持多久,亦是令不少人担忧的问题。同时,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民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物质基础,一直居高不下的居民储蓄率显示,我国城乡消费市场潜力远未挖掘出来。而有效的消费既是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也是保证经济健康成长所必不可少的。一些陷于经济困境的国家或企业之所以有意将走出危机阴影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说到底是看中了我们尚待开发的市场潜力。
  从促消费和保民生出发,会发现调控经济的余地其实相当大。比如近期围绕如何进一步有效扩大内需问题,社会就有不少颇具建设意义的观点与提议值得考虑,其中包括减税和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降低商品成本,促进更多低收入者增加消费;通过适当降低土地拍卖价格,推动商品房价格下降,让房地产市场进入良性循环;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加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为农民减轻负担,让农民有更多的钱消费。此外,还需要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增加就业岗位,只有真正解决就业难题,才能有效扩大内需。
  相关稿件
· 郑新立:扩大内需就要提高居民消费率 2009-04-01
· 北京巨额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内需 2009-04-01
· 扩大内需,潜力最大的在农村吗? 2009-03-23
· 1元财政带动15元投资 启动生态内需恰逢其时 2009-03-23
· 文化产业:怎样才能成为扩大内需的新亮点? 2009-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