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事件升级三点启示
    2009-04-09    作者:李允峰    来源:证券时报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商业罪案调查科4月3日对中信泰富展开调查。法律界人士称,如果公司董事作出虚假陈述和串谋欺诈成立,将最高获取10年以上的刑罚。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泰富去年10月爆出因炒外汇造成公司155亿港元的巨额亏损。在巨额亏损发生之后,先是去年10月香港证监会对其展开调查,接着是今年1月17日,香港证监会开始调查中信泰富17位董事。此次由香港警方出面调查,会比之前香港证监会调查严厉得多。香港证监会和警方对中信泰富事件的执著调查,让我们看到了香港资本市场对违规者的严厉无情,更看到了对此类违法事件决不姑息的态度,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同样是炒作外汇衍生品的巨亏事件,国内对涉及此类事件的央企如何处理为何没有了下文。仅航空业几家企业金融衍生品的账面亏损总额就非常巨大。另外两家铁路建设公司上财年三季度也分别爆出19亿元和3亿元的汇兑损失。这些企业和中信泰富相比,亏损数额也不算小,这些真金白银被亏损掉,难道就悄无声息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成?
  控制境外衍生品的交易风险,除了加强监管,对于那些已经造成巨额损失的企业负责人极其相关责任人要严厉处罚。如果不处罚,就会导致更多的企业冒风险去违。

  启示二:香港警方之所以对中信泰富大动干戈,是因为怀疑公司董事作出虚假陈述,董事之间可能存在串谋欺诈。这就会因为信息的发布不及时而侵害不知情的中小投资者利益,而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被香港证监会和香港警方极为重视。我们国内主板市场以及即将挂牌的创业板,都需要学习和借鉴香港市场这种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做法。
  国内的某些公司,在企业经营中出现突发的巨额亏损事件时,其亏损本身是可以被市场容忍的,但市场无法容忍的是上市公司的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披露不及时,就容易形成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事件。香港证监部门介入调查中信泰富事件同样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切入点,由此可见,信息披露机制的严格执行,对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来说至关重要。

  启示三:由于央企的特殊身份,在海外成熟市场可以接受比较严格地监管,在国内主板市场同样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标准对其进行监管。尤其涉及到央企的重大经营和重组事件时,监管部门和国资委要及时监督相关上市公司按要求及时发布公开信息。一旦发现存在违反规定的行为时,要像香港市场一样对央企一查到底,不留情面,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随着国内证券市场规模的扩大,大量央企进入资本市场后,提升市场监管的手段也是势在必行。面对行政级别很高的央企,监管部门在监管和查处的过程中要做到一视同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这不仅是对央企的爱护,更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不受侵害的需要。

  相关稿件
· 常振明接替荣智健任中信泰富董事长 2009-04-09
· 炒汇案继续升级 中信泰富仍停牌 2009-04-08
· 中信泰富事件背后的魔鬼银行难辞其咎 2009-04-08
· 中信泰富去年亏损126.62亿港元 200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