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主力拓,中铝长了中国企业志气
    2009-02-13    邱林    来源:光明网

    2008年1月,中铝联合美国铝业公司出资140.5亿美元,购买了力拓英国公司12%股份,成为力拓单一最大股东。直至2008年8月,该交易才获得澳大利亚政府的批准,同时批准中铝最多可以持有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4.99%的股份,相当于力拓股份的11%。中铝如希望获得超过这一比例的股份,则需要重新向澳大利亚政府申请获批。(2月12日《上海证券报》)

    有消息说,现在,中铝增持力拓股份的谈判已经到了最后时刻,若无意外,这个总额100亿美元的交易将于近期内达成。中铝此次扩股后,所持力拓的股份将由9%增至14.9%,从而增加对力拓的控股权。据悉,此次中铝增加投资,将不仅仅限于向力拓注资,而且希望在注资同时实现进入力拓董事会,参与力拓的经营管理。
    实际上,中铝在力拓身上花费的代价不菲。一年前,作为中国企业最大一笔海外投资案,为牵制两大矿业巨头——必和必拓与力拓的合并作出了贡献,但也让自身蒙受巨额账目亏损的尴尬局面。由于力拓英国的股价逐渐走跌,其股价已从2008年初的每股60英镑,跌至目前的每股不足14英镑,下跌75%左右。如果加上汇兑损失,损失超过80%。
    为此,国内一些财经媒体发表评论称,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的一大败笔。因为并购资产是有边际成本的,不计成本的海外并购极可能是个“伪命题”。事实上,从2007年次贷危机刚刚显露苗头以来,中国企业就已频频出海购买资产,一年之后反观,我们发现,当时的举动失大于得。中铝并购力拓就是一个例证。
    然而,业界人士则持不同观点,认为我们不应介意中铝对力拓投资的部分损失,因为投资资源性的股份从长期是会增值的。此次中铝再增持力拓的股份,短期内中铝的投资浮亏还可能放大,但这注定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因为从战略角度看,这种代价一定程度上是值得的。换句话说,中铝要抢占国际市场先机,增加铁矿石市场的话语权,就不应只关心一时的利益得失。
    2007年7月,力拓成功收购加拿大铝业,但这笔交易也让力拓担负了390亿美元的巨额债务。目前,力拓正急切想出手旗下资产,因此,出售资产是力拓为在2009年实现削减100亿美元负债目标。这为中铝等中国企业发出信号,一个你原本就长期看好的资产,现在价格已经跌到了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了,尽然我们早晚都要做的战略投资何不趁力拓股价超跌进入,难道一定非要在股价高涨再买吗?可以说,目前是中国企业购买力拓股份的最好时机。
    中铝此次果断出手增持力拓是十分及时的。从交易角度来说,力拓拿到了救命钱,中铝获得了进一步海外合作的契机,这一并购本身是合情合理的。在全球化的矿业中,谁来破除三大矿业巨头垄断全球矿业市场地位?中国企业当仁不让。虽然中铝并非一家钢铁企业,但它入主力拓为打破矿业巨头垄断迈出了关键一步。进一步说,还意味着中铝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了国家利益。
    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大国,现在中国50%的铁矿石不得不依赖进口,这种尴尬的产业现状,已经达到了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程度,中铝进军海外特别是矿产丰富的澳大利亚是正确的选择。不管是中铝还是其它中国企业,参与竞购似乎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为有了自己的海外矿产资源,才能够保障国内钢铁生产的原材料供应。
    现在看,中铝去年年初花费的140亿美元大胆买入力拓,所能够起的作用是压低了铁矿石价格,还在一定程度上成功阻止了必和必拓并购力拓“这一原本必然会发生的事情”的出现。现在,中铝再花费100亿美元,增持力拓的股份,并参与力拓的经营管理,不仅增大了中国企业在矿产市场的话语权,而且保护了中国企业的战略利益。
    市值只有500亿美元的中铝出手并购力拓这件事本身,就体现了中国企业的勇气和胆略,也长了中国企业的志气。现在,国际市场资源性产品跌价明显,从国家投资的角度看,对资源性产品的吸纳将成为今后的重要步骤,而海外并购是中国企业吸纳资源性产品的途径之一。然而,这种并购却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种方式,其成果绝非唾手可得,需要像中铝这样付出很大努力才能实现。

  相关稿件
· 晋江:纺织品服装退税率上调将使企业受惠 2009-02-13
· 国内最大的手机视窗生产企业将在长沙投产 2009-02-13
· 中国移动:发布2008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09-02-13
· “2009年戴尔小企业卓越奖”正式启动 2009-02-13
· 企业管理:把公关作为战略看待 200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