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基本面出现新变化
    2009-02-06    亚夫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大、各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都在努力自救、多个国家或地区都在不同程度上流露出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有没有出现新的变化?答案当然是肯的。

  而有着13亿人口、市场开发尚浅、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国,经济基本面正在出现哪些变化,不仅全世界瞩目,更是本土经济界、金融界、实业界需要及时调整视角、密切关注的重大课题。
  与以往不同,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从去年起,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外部因素的改变;二是内部因素的变化。尤其是外部因素的急剧变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运行轨迹,使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进入了刚性转化的阶段。
  首先来看外部因素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如果观察近3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连续数据,特别是外贸数据,可以发现,随着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日益加深,尤其是2001年正式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始终在日益升高。
  整体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实际上是由三个循环系统构成的,一是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往来,二是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往来。这两个系统构成了中国经济重要的外部联系。第三个才是中国经济的内部循环。在这三大系统中,与发达经济体的联系,是经济增长尤其是外汇储备增长的重要因素。
  现在,发达经济体内部爆发了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经济出现了严重问题,金融系统的溃败,又极大地影响了发达经济体的消费与投资。大面积的衰退已在所难免,且在短时间内难以好转。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的第一个循环系统就有了问题。而第二个系统也因发达经济体的衰退,受到了干扰。
  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已经面目全非。而即便抛开金融危机的突发因素,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外部条件,特别是贸易条件看,一方面是中国出口增长最多的产品,大多是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最大的产品;另一方面是中国进口增长最多的产品,又是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最大的产品。在这样一种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下,中国经济再要以过去方式维持增长,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再来看中国经济的内部变化。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在2007年人均GDP超过了2200美元,也就是说,整体上已实现了从温饱迈入初步小康的水平。这是一个进入工业化社会,消费形态将要向更高一级转型的重要指标。
  只要经济保持良性增长,老百姓收入能够保持同比例甚至更快一点的增速,那么实现整个社会的消费升级与经济转型,就有了坚实基础。这是中国经济基本面不同于30年前,甚至2000年之前的一个重大变化。
  而从地域结构上看,前3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起了带头作用。但是现在,受发达经济体影响,加上自身基数大、商务成本高,这些地区,不仅需要时间作自我调整,更难以在短时间内,再用以往的发展方式与速率,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软硬件基础设施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近年来,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向这些地区倾斜,加上几亿农民工从沿海带回的资金、技术与观念,使得中国的广大腹地正在成为实现下一轮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阵地。这是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又一个内在变化。
  综合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可以发现,有些因素是由量变正在向质变发展的。比如,中国经济增长的诸多内生性因素,已经与过去有极大不同;有些因素则如激烈的化学反应,正在发生明显改变。比如,影响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就在这两年里发生了谁也没有预料的变化。
  由此观察,决定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两大内外部因素,以及三大循环系统,都已今非昔比,有了明显改变。尤其是与发达经济体的关系,正在出现非常复杂而又微妙的变异。用什么方式保持与那些正在走向衰落的发达经济体的平衡,是一个难题。同样,如何与新兴经济体打交道,是同质竞争,还是优势互补,也是个难题。
  尽管如此,尽管内外部因素都已出现明显变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13亿人的巨大需求还在,特别是消费升级的需求还在。而这场金融风暴刺破了金融泡沫之后,反而把真实的供求状况呈现了出来。现在,能源及其他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投机资金也遭到重创。对中国来说,这正是一次自我发展、造富国民的难得机会。
  接下来,就看做什么、怎么做了。

  相关稿件
· 中国经济岂能“跛足” 2009-02-06
· 中国经济将在全球率先复苏 2009-02-04
· IMF总裁卡恩:中国经济今年有望“保八” 2009-02-04
· 德银经济学家马骏:中国经济将呈"W型"复苏 2009-02-02
· 奥巴马上台对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20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