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宽松”不等于放弃信贷监管
    2009-02-04    作者:周俊生    来源:广州日报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期间专程看望了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的工作人员,并发表谈话表示,“决不能把贷款放在重复建设上,不能放在过剩产能建设上,银行既要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应该把握贷款的原则,使今天的贷款不至于日后变成新的坏账。”在全国各地热火朝天地出政策、方案,为保证经济平稳增长而加大投资的当下,温总理的这番话,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受到冲击,资金循环出现问题。由于商业银行在去年前期执行的是从紧货币政策,不断提高的贷款利率使企业资金成本难以承受,而高悬的银行准备金率更使银根越收越紧,陷于流动性困境中的企业无法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程度。在中央政府果断改变货币政策方向以后,这种局面正在改观,金融机构的及时“输血”已经使我国的流动性趋于活跃,企业保持活力可以保证我国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金融危机的危害不致肆意蔓延。
    但是,在这股保增长的热潮中,我们也注意到有一种倾向正在滋生,一些金融机构将向企业放贷当作一项“政治任务”,个别银行甚至出现了攀比放贷量的情况。为了把资金贷出去,一些银行甚至放松了贷款审核,原先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也被突破,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上的规章制度,比如银行存贷款比例的限制等,都是吸取了以前的教训而制订的。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国一些购买了境外金融产品的商业银行也出现了坏账损失,其原因也正在于这些商业银行对境外投资尚没有建立起像境内信贷一样严格的管理制度,好在这些损失还只是局部的,不足以形成全局性的灾难。综观此次国外一些出了问题的商业银行,其根子同样是在信贷上放松了监管,导致贷出去的资金收不回来。如果我们的商业银行在目前这个关键时刻,为了短期内的“政绩”而放松监管,那么很有可能在日后再一次面临坏账的尴尬。
    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是化解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在国外一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出现断裂,需要政府注资救命的时刻,我国的商业银行不仅不需要国家注资,还可以拿出真金白银向企业“雪中送炭”,这说明我国的金融体系总体上是健康和安全的,前几年对商业银行的改革是有成效的。今天面对肆虐的金融危机,我们应该巩固这方面的成果,而不是相反。必须看到,我国一些企业出现的问题,不全是金融危机带来的,有的企业本身就已危机重重,是不合理经济结构中需要调整的对象。如果银行对这样的企业盲目放贷,表面上看是延续了它的生命,其实只不过延长了它的死亡期,而银行给这样的企业放贷,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制造危机。
    我们现在实行的货币政策是适度宽松,而不是无节制地放松,宽松货币政策不等于放松甚至放弃信贷监管。金融是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环节,金融稳则经济稳,金融乱则经济乱。此次我国政府能够采取与国外不同的“救市”方法,4万亿元投资大单全部用于投资实体经济,这正是因为我国的商业银行通过几年来的改制,已经基本建立起了现代银行经营理念,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使中央政府可以腾出手来,以加大投资的行动来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因此,在目前全社会奋力保增长的热潮中,商业银行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加强经营监管,特别是加强信贷审核,有效保证贷款的安全性。

  相关稿件
· 金融机构出台信贷措施 力促春节农村消费 2009-01-23
· 1月份信贷投放凶猛 新增规模料超去年12月 2009-01-22
· 苏宁家电信贷优惠行动尚难激活市场 2009-01-22
· 央行该继续降息和放松市场信贷 2009-01-21
· 美联储最新报告:美国银行业信贷仍未松动 200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