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是破解经济困局的一大希望
    2009-02-02    作者:马九器    来源:华商报

  2009年“一号文件”关注所在仍是“三农”,2009年全年发展重中之重仍是“三农”,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根基仍在“三农”——— 这不仅是2009年“一号文件”透露的强烈信号,更是去年肇始的经济危机于我们的重大启示之一。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多米诺骨牌效应般的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终于使得中国经济的一些隐患在去年下半年凸显并释放,最终导致出口大量减少、中小企业普现低迷、失业人员居高不下、内需消费分外疲软,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危机重重。在这种30年改革开放以来所罕见的危机下,中央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的“药方”,“保增长”成为2009年的“主旋律”。就是在经济形势异常困难的情势下,“三农”依然成为“一号文件”的主题,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是执政理念的必然延续,即使从功利的角度看,“三农”亦是杜绝危机再现的最大希望之一。
  在投资、外贸、消费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无疑是稳定性最强、动力最足的因素,因为它的背后是13亿的庞大群体。而在“消费”因素里,无论是城市消费还是农村消费、东部消费还是中西部消费、奢侈物品消费还是普通生活消费,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业人口无疑是最具“潜质”的庞大群体。在改革行至30年后,通过更深层次的改革平衡城乡发展、全面破除农民致富的体制障碍,使成千上万的农民从“普遍温饱”向“普遍富裕”跃进,最终实现“普遍的积极消费”,一旦这样一个空前庞大的市场被激活,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必然极大改善,外因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将随之趋弱。
  由此,不少地方政府最需要与之配套的就是为政思维的改变,不仅要从思想上、口头上重视对“三农”的支持,更要在财政政策、金融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体现,像当年支持城市化改革一样加大对“三农”建设的投资,像曾经支持房地产行业一样推进土地流转市场建立、强化农村各种金融服务,用一切可能的办法解放蕴含在农村的生产力。
  如果说以往一些地方对“三农”的重视还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那么此轮经济危机暴露的经济短板足以让人清醒:政府投资必须抛弃短视的“GDP至上”思维,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维着手,将最大的财政血液、更多的制度智慧,投入到如何激发广大民众的生产力、积极性、消费水平上,投入到如何让最庞大的农业人口成为经济发展的智力财富,如何让最广大民众迈向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之路。因为,种下什么样的投资之种,方结什么样的消费之果。
  风雨必将过去,彩虹必将出现,当下的重重经济困局也注定是发展之路上的一个休止符;可是,“三农”问题所导致的诸多困局,却更是影响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慢性疾病,不仅需要中央“一号文件”的持续破冰,更冀望各级政府为政思维的转变、执政方略的改进、善政良策的落实。毕竟,“三农”也是杜绝危机再现、提升我们抗危机能力的一大希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