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民意须与现实对接
    2009-01-16    河南 朱四倍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陕西“两会”上,“我建议政府能拿出1万个公益性就业岗位,提供给大学应届毕业生。”谈及今年的就业形势,省人大代表、团省委书记卫华忧从心生。(《西安晚报》1月14日)

  从新闻中,我们看到,代表和委员纷纷对就业问题发表见解和建议,从现状到解决的渠道都给予了务实的探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被代表和委员们引入“两会”,如就业难、腐败问题等,对政府部门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质询,充分体现了民意,受到了公众的称道。
  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笔者以为,这是民意表达的必然结果,“两会”上民意顺畅表达为民意进入决策机关提供了可能和路径选择。民意的和谐是社会和谐之灵魂。没有民意的顺畅表达,就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民意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灵魂所在。在两会上,民意的顺畅表达就告诉我们,各个阶层的声音得到了充分重视,这是各个阶层和谐的关键所在。
  进一步说,笔者以为,“两会”上民意的顺畅表达与现实的对接程度已经成为社会和谐度的重要考量标准。代表、委员仅仅是社会成员中的极少数,而不是全部。也正因为此,代表、委员的责任才显得分外重要。代表、委员并不仅仅是某地区、某行业、某单位的代言人,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又是一种社会的代表。这种特性决定了代表、委员应当负起社会责任。简单地说,决不是某个个人、某个组织的代言人,而是一种社会力量的代言人。某个人的意见和要求,只有当其成为一种社会需要、社会问题时,才应该在大会上有所反映。这就要求我们的代表具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在这里,社会责任感要求代表、委员们完全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上,以社会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为重,关注社会问题,了解社会问题,努力解决社会问题。在陕西“两会”上,代表和委员对就业问题的热议给我们提供了观察的范例。
  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民意才能充分涌流,“两会”的公共品性才能得到张扬,才是公众之福。
  我们已经看到,诸如就业难和教育、物价等话题已经进入“两会”话语场,越来越多的与民生相关、与公平、正义相连的话题引起代表、委员们的重视,这些都是“两会”公共品性的折射,也是代表、委员本身公共职责担当的实现。
  我们还要看到,有了代表、委员大量的建议,才能集思广益,不断获得创新的力量,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动社会发展。正是有了各种反对意见,才会使建议受到严格的审查,使它可能具有的缺点暴露无遗,从而让“两会”的公共品性更加坚定。
  我们更要认识到,有了代表、委员的智慧,有了代表、委员的责任担当——既尽代言之责,又有代言之效,民意的表达能更加切近时代的脉搏,更能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愈是民意涌流的“两会”, 愈能看到代表、委员的责任担当,愈能显现“两会”的公共品性,由此,整个社会的公共理性得以提升,良性循环得以形成。我们期待“两会”民意和现实的对接度越来越良性,越来越具有公共的品性。

  相关稿件
· “2008中国IT两会”日前在北京正式举行 2008-12-11
· 两会复谈成果有望搭建经贸新平台 2008-06-16
· 两会复谈成果惠及台商 2008-06-16
· 台商:两会复谈为两岸经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008-06-16
· 两会复谈成果有望搭建经贸新平台 2008-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