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的有效途径
    2009-01-06    作者:钱程广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县为单位,集中投入、整体开发”。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体会,认为抓好农户科学储粮、实现粮食产后减损,是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规划的有效途径。

我国农户储粮损失巨大

  据国家粮食局权威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粮农2.4亿户,平均每年农户储粮总量为6000亿斤(约占总产量的60%),全国每年在农户储粮环节上造成的粮食损失达400亿斤以上。辽宁每年粮食平均总产量350亿斤。也就是说,全国每年农户储粮损失总量远远大于辽宁的粮食总产。
  从辽宁省农户储粮实际情况分析,有以下几个特点:
  ——农户储粮数量多。据专业人士分析,在辽宁省粮食总产中,农民收获后当即出售和储存期不足3个月的约占35%,每年农户自留粮和储存期3个月以上商品粮的总储量约为225亿斤,占全年总产量的65%。
  ——农户储粮方式原始、落后。辽宁东部、西部地区传统储粮方式是搭建简易的玉米楼子或玉米栈子;辽北、辽中地区大多数农户储粮方式更为原始,普遍将玉米穗堆放在院内,上无遮盖,下无铺垫,四周无栏,极易发生霉变和畜禽啄啃。
  ——农户储粮损失巨大。据辽宁省粮食科研所调查,全省每年因鼠、霉、虫害等原因,造成农户储粮损失率在8%-15%之间。其中尤以鼠害、霉变最重。据此,即便是按照最低损失率8%测算,全省每年农户储粮过程中,总损失粮食亦高达18亿斤,损失价值10亿元以上。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个别地区农户的实际储粮损失率大大超出全省平均值。如桓仁县六河村全村年储粮损失率为27.4%,大量霉变玉米只能以每斤0.18-0.20元低价出售给工业企业。扣除变价收入,全村实际储粮净损失约63.2万元,人均287元,相当于本村当年人均纯收入的5.9%。

农户科学储粮减损增收

  2008年,辽宁省作为全国首批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试点省之一,承担了玉米品种的试点任务。由辽宁省粮科所设计、并经国家粮食局组织专家鉴定通过的钢制矩形(系列)储粮仓和加网改造木仓两种仓型,非常适合玉米的长期储存,从根本上解决了千百年来鼠害、霉变两大历史性难题,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归纳起来,农户科学储粮试点有以下六点好处:
  一是有利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户储粮是国家粮食存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
  二是有利于农民增收。仅2008年辽宁省6000个试点仓投入使用后,按以往最低损失率8%测算,每年可为试点农户节省粮食380多万斤,平均单仓增收500多元。沈阳市沈北新区四家子村村支书张学忠算了两笔账:四家子村每年因为霉变和鼠害损失的粮食达到40万斤,价值约30万元;全村玉米产量400多万斤,如果不是非得赶在开春前出售,一般情况下每斤能多卖0.15元,可以增收60多万。两笔账加起来就是90多万元。
  三是有利于原粮卫生、提高粮食品质。推广的钢制矩形仓,采取钢板网立面再加内置防鼠网,网孔只有3毫米。不仅是老鼠进不去,就连苍蝇也进不去。加之粮仓高离地面,四面通风,有利于自然干燥,进而避免了粮食收储企业对潮粮进行急剧干燥导致玉米蛋白变性、脂肪酸值增高等内在质量的变化,使原粮卫生和品质有了可靠保证。
  四是有利于贯彻节能减排方针。由于科学储粮仓采取自然通风降水,从而减少了收储企业对潮粮进行集中烘干的压力,同时减少了大量的煤、电消耗,减少了气体排放和污染源,还可以降低由于机械化干燥造成的原粮破碎粒损耗。
  五是有利于拉动内需。以钢制矩形仓为例,单仓耗用各类钢材0.3吨,按照2009年辽宁省上报扩大试点10万户计算,仅钢材需用量就达3万吨。而且可以拉动国家、地方和农户的多元投入。
  六是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传统、原始的储粮方式,不仅损失粮食,而且有碍观瞻,影响村容村貌,也极易引发火灾。采用新型储粮装具,有利于农村环境整治和改善村容村貌。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开展农户科学储粮,是实现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规划的最直接、最现实、最节省、最快捷的途径和办法。
  第一,科学储粮是最直接的粮食增产。因为减损就是增产。在农户储粮过程中实际减少多少损失,社会就会相应增加多少粮源。 第二,科学储粮是最现实的粮食增产。因为入仓的粮食是农民已经到手的粮食,是实实在在的实物存量,完全不同于粮食的生产阶段,受气候自然条件的影响程度几乎为零。 第三,是最节省的粮食增产。由于入仓粮食是农民最终的劳动成果,不需要再行支付诸如种子、化肥、人工等项成本。所以减少粮食损失量是最节省的粮食增产措施。第四,是最快捷的粮食增产。粮食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过程。而科学储粮减损可以立竿见影,是生产周期最短、见效最快、最为快捷的粮食增产措施。
  为此,笔者建议:一是科学定位农户科学储粮工作。建议国家将推广农户科学储粮作为实现国家千亿斤粮食增产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面积推广农村科学储粮,推进国家粮食增产目标的实现;二是加大投入,政策引导。建议国家认真总结全国首批农户储粮试点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推广进程,产生规模效应;三是高度重视,全力推进。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户储粮工作并切实加强领导。工作中要注重宣传和引导,通过媒体宣传和组织现场参观等,引导农民改变传统储粮习惯,实现科学储粮。
  (作者为辽宁省粮食局副局长)

  相关稿件
· 粮食危机日益严峻全球治理有待改善 2008-12-31
· “千亿斤粮食工程”再打造一个“黑龙江” 2008-12-29
· 潘基文:联合国明年在西班牙探讨粮食安全 2008-12-17
· 南京市将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中心 2008-12-15
· 广州将扩大粮食风险基金规模 200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