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长亟待关键领域破题
    2008-12-17    刘晓忠    来源:新京报

  国家统计局、央行等相关部门发布了11月份经济运行的各项数据。1~11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8%,低于前10个月的27.2%,其中11月份单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8%,投资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同时,11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了5.4%,这是自6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回落,且呈现出加速回落的趋势。

  为应对经济快速下滑和遏制经济硬着陆风险,中央政府在11月初制定了4万亿的财政激励计划,又在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立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组合拳。毋庸置疑,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在缓解经济增长过度下滑甚至硬着陆方面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不过,仅仅依靠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变得越来越有限;一旦全球经济有效复苏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那么投资将更加独木难支。
  因此,我们认为,当前疏缓中国经济增长失重,政府在增加投资力度的同时,更需要加快关键领域的改革攻关。
  1998年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和对社会资金所产生的种子带动效应是相当明显的;但这更多得益于改革:住房体制改革推动了社会投资向房地产市场的投入。
  显然,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很多社会投资进入门槛不高或完全市场化的行业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或产能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导致资本回报率不断下降。在内外需真实需求持续萎缩下,政府单单通过财政资金的投资很难有效带动社会资金的积极进入。毕竟,当前的产能过剩已经制约了有实力的民营资本的投资活动。事实上,之前铁路领域在浙江地区已经出现了民间资本进入的案例,但由于铁路体系的管理和调度严格地控制在铁道部门之手,导致了这条民营铁路的利用率和货物运输满足率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要有效带动民间投资,需要进一步加快当前垄断行业市场准入门槛的改革,如铁路、机场等投资领域。在这些领域垄断性经营现状和市场化改革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吸引民营资本的进入。
  总之,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与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升级,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规模的财政积极投资确实减少了经济的硬着陆风险;但真正能够有效降低中国经济下滑风险的是扩大内需,而惟有改革和完善关键领域的制度和体制问题,才能有效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若不加快关键领域和垄断行业方面的市场化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带动作用将相当有限;毕竟,社会投资要被激活,首先需要消除不稳定性和非市场性干扰。

  相关稿件
· 保增长防通缩 货币政策将更宽松 2008-12-15
· [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货币政策保增长有空间 2008-12-12
· 三项数据下滑“保增长”压力凸显 2008-12-11
· 说说保增长与保房价 2008-12-11
· 汤敏:保增长扩内需 更要调结构 200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