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峰会折射未来国际经济格局
    2008-11-10    作者:刘涛    来源:东方早报

  距本周六召开的全球金融峰会虽尚有时日,但大国之间的合纵连横已密集展开,令人目不暇接。

  11月7日,欧洲领导人在布鲁塞尔举行非正式会议,讨论如何在峰会上推销欧盟版改革“蓝图”;同日,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的“金砖四国”在圣保罗举行财长会议,就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等问题交换意见;11月8日,胡锦涛主席同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通电话,焦点自然也离不开上述主题。
  此外,如果算上10月18日美国现任总统布什、法国总统萨科齐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戴维营的联合声明,以及10月24日-25日的亚欧峰会,一个由美国、欧盟和中国等新兴大国构成的全球三角关系正逐渐清晰化。它表明未来国际经济体系与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至少存在三个显著区别:其一,美国的主导权在衰弱;其二,欧洲希望摆脱追随美国的时代,在国际舞台上发出独立的声音;其三,新兴大国正在迅速崛起,成为第三股力量。
  此番大国在金融峰会上舞剑,剑锋所指乃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未来主导权。如果一定要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与当前的金融危机形势硬拉在一起,怕真正相信的人不多。首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这次全球金融救援中表现可圈可点,并不存在立即终结的必要;其次,彻底改造国际金融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指望一两年就旧貌换新颜几乎不可能,换言之,对于这次金融危机的解决并没有直接帮助。然而,三方最终还是决定在11月15日坐在一起,商讨如何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这一宏大命题。
  三方之中,以欧盟表现最为积极热切,而其他两方事实上都是被欧盟“拉”进来的。金融危机爆发后,以英、法为首的欧盟即主动倡议召开全球金融峰会,要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长期以来,在全球金融体系两大支柱中,美国人和欧洲人分别执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似乎没有必要跟自己过不去。究其背后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当前情况下,欧洲各国政府需要向本国民众做出一个交代,而将欧洲卷入危机的原因归咎于美国金融创新过度和国际金融体系监管不力无疑是一个省事的办法;另一方面也是欧盟急欲先发制人,与其让发展中国家在中、俄等新兴大国领导下揭竿而起,将国际金融体系推翻,不如自己顺潮流而动,以“改革者”的面貌将改革的主导权牢牢抓在手中。
  美国参加此次金融峰会完全是身不由己,甚至可以说几乎是被欧盟胁迫着走向谈判桌的。美国非常清楚欧盟的分权阴谋,但直接拒绝又不可能——它并不希望在会议上成为各方的靶子;此外,美国还不得不努力让世界相信,美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愿意与其他国家一起同舟共济,只有这样,美国才能从东亚和中东国家手中“忽悠”来钱。因此,消极出席是美国唯一的选择,奥巴马决定不参加这次峰会便是一个明显信号。
  而对于中国、印度及其他新兴大国,参加金融峰会最直接的目的,主要还是希望扩大自身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发言权。但要做到这一点,新兴大国之间须先就基本原则达成一致,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但目前新兴大国在这方面显然还远远落后于欧盟;此外,新兴大国必须明确自己的主张,而不能跟着欧洲的手势起舞。表面上,欧盟和新兴大国都认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体系进行改革,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但双方差别的要害就在于:如何改革,由谁来主持改革,以及谁来进行监管。遗憾的是,目前恰恰是这一差别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从中国来看,积极参与此次金融峰会,有助于阐述中国的立场和主张,同时也是加强与其他新兴大国沟通与合作的一次良机,未来新兴大国只有进一步加强协调,才能制衡美欧。但具体到应对当前这场金融危机,抓紧时间构建东亚地区的货币金融集体防线似乎更为迫切。试想,如果连本地区金融合作都难以取得实质进展,侈谈自己如何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难免力不从心。

  相关稿件
· 欧盟:难以统一金融峰会“报价” 2008-11-07
· 全球金融峰会在即欧盟内部协调欲争取主动 2008-11-06
· 全球金融峰会:"救火"还是"防火"? 2008-10-27
· 亚欧首脑会议为全球金融峰会指明方向[图] 2008-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