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救楼市乃必然选择
    2008-10-20    作者:童大焕    来源:长江商报

  截至10月16日,已有18个城市公开救楼市政策。18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日前的中国市长论坛上表示:“应该给各城市政府一定的自由度,各地的政府应该说有能力、也有责任,作出一些政策上的选择。”它被视为高层首次对各地刺激楼市政策作正式表态。 

  尽管有网络调查显示高达80.9%的网友投票反对政府救楼市,尽管一年多来楼市的深度回调并没有完全到位,但在要不要救楼市的问题上,感情终究不能代替理性。 
  相当长时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70%靠外向型经济拉动,但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外向型经济受到重创;而以70%农民为主体的内需经济增长,又受制于一系列的体制机制问题,远非朝夕之功。因此,要保持经济基本面不受全球经济滑坡的重大伤害,当务之急就是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而房地产市场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已达1/4左右,上下游共涉及50多个行业,不仅事关地方政府GDP和“土地财政”,也事关整个宏观经济层基本面,事关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基本收入问题。 
  救楼市不仅对中国的实体经济意义重大,对中国的金融安全也意义重大。前几年,由于楼市暴利导致相当多的制造业资本和民间资本通过种种渠道进入楼市,如果因楼市危机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受影响的就不仅仅是一两家企业。诚如安邦分析师指出的:一些企业的资金链断裂会引发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其他企业的资金链断裂,环环相扣,有可能引发某个城市的区域金融危机,并对一些中小型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造成致命性的打击。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为我们揭示了企业资金链的复杂性。以担保文化兴盛的浙江绍兴为例,企业间的担保网“几乎罗织了所有大中型企业,庞大而密不透风”。可见,这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链,其中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就可能导致全系统连锁反应。 
  但无论是开发商还是消费者都要明白,政府救楼市不等于救房价。在全球经济滑坡的大背景下,楼价的理性回归是大势所趋,任何人、任何机构都改变不了社会发展的基本潮流。因此,所谓救市,救的就是市场信心,通过信心的恢复,使楼市成交量恢复到应有的轨道上。 
  有人说,楼价没有深度回调到应有的价位,也就是还没有回复到最底部的位置上,怎么恢复市场信心和交易量?这其实是一个辩证的问题,楼价的“底”是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不仅一般人难以看清,就是最厉害的投机老手也未必看得清。虽然在过去长达将近一年的楼价回调过程中,一些楼盘的价格的确有了较大幅度的回落,但由于投资者受到较大的政策限制,而那些自住型购房者也轻易不敢接盘,不知何时是底。其中不少人总希望自己是抄底的才心甘情愿,但这样的机会很少而且稍纵即逝,即使最高明的投资家也很难把握。 
  可见,楼价高涨的时候,穷人买不起房;楼价回落的时候,穷人一样买不起或不敢买房,甚至还有可能因宏观经济恶化导致失业。因此,楼市的健康不能以普通人是否买得起房为标志,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只能靠租房或政府保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