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0-10 作者:匡恭彧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又深刻的影响。危机过后,世界金融市场必将出现重大的结构性调整。虽然现在预言未来世界金融市场大格局到底会是什么样子,还为时过早,但笔者认为,至少世界经济中由美国一个国家的货币占据主导地位的格局将从此有所改变。对此,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都应该有所准备。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有一个插曲。在9月17日政府接管AIG公司的时候,宏观管理者认为这对股市是利好消息,但股市却创纪录地大跌。与此相反,在9月18日美国以及世界五家中央银行达成共同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新闻发布之后,美国股市大涨。这说明世界资本市场对于美国国家救市能力开始出现怀疑,对世界主要中央银行的统一行动却抱有一定的期望。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扮演着向全世界提供流动性的角色,并由此获益良多。当世界经济规模在10万亿至20万亿美元的时候,由美国一个国家向世界提供流动性,美国还可以说是游刃有余。但是当世界经济规模到达50万亿美元的时候,仅仅由美国向世界提供流动性,对美国来说真可谓是“捉襟见肘”了。 美国利用金融垄断地位全力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实际上就是在拼命维系美国向世界金融行业提供流动性的能力。换句话说,美国接管“两房”、拯救保险巨头、把投资银行变脸,所有这些措施实际上就是要确保美国向世界提供流动性的信誉和地位。美国参议院逼迫众议院接受7000亿美元的金融援助计划也说明了美国政治领袖们这个立场坚定不移。然而我们必须记住,市场首次表示出了对这种愿望的否定态度。参议院通过救助计划之后,市场不升反降就充分证明了这种情绪。 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实际上就是争取用金融技术手段来弥补世界经济中政府行为的差异,进而降低经济运行风险并且从中谋取利益。利息对冲和调期,汇率对冲和调期,这些金融业务和手段实际上就是要弥补各国(各地区)政策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了保证国际金融体系在不同体制下(包括俄罗斯和中东资本)的连接性,作为发放国际储蓄货币的美国,其金融界滥用金融衍生工具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美国证监会把799家美国金融机构放进“防空洞”之后不久,又把100多家实体经济的公司也列入了保护范围之内。其中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这样举足轻重的巨型工业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的就业规模对美国宏观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问题是在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美国的许多传统工业的巨型实体工业企业都是在依靠银行贷款维持生命,靠发放贷款来维持销售。它们也是美国经济透支的重要标志。认真看一下这100多家美国巨型实体经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就会知道美国为世界全球化“透析”的能力已经超过了美国经济这部机器的额定功率。 法国总统在本次联大上提出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协调、管理资本主义,这就是用外交语言劝说美国和世界主要大国,包括中国,开始考虑通过新的集合形式管理世界,包括世界金融。 不管美国是否愿意,也不管世界各国,是否已经准备好,这个转折点已经来临。美国不是一部“永动机”,世界经济不可能永远靠这台机器维持生命。从一国货币主导世界经济到多国货币主导世界经济将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结果,尽管完全实现这个目标可能还需经历较长的历史时期。 |
|
|
|